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作者尹建莉在书中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她女儿小时候每次摔倒或者被碰倒的时候,她除了安慰女儿外,最后还要教女儿问候摔倒她的小板凳或者地面,安慰下小板凳或者地面说:摔疼了吗,一会就不疼了。
尹建莉用这个办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孩子眼睛里不要只有自己,还要把目光投向对方,去关注别人。
这个办法是非常有效的,在尹建莉多次教女儿这样做后,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主动效仿了,孩子长大后在与人相处中也容易与别人搞好关系,尹建莉说女儿高考前,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英语单词,要求妈妈帮她打印装订,分给了身边的同学,要知道身在实验班的女儿周围的同学可都是高考考场上的强劲对手,可是女儿丝毫没有在意这些,她只是觉得好东西是要分享的。
只有教孩子打开心门,TA才能真正拥抱这个世界。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身为孩子的父母,千万不要把目光只是停留在自己身上,否则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很难和优秀相提并论的。
想想身边那些学习成绩不错,各方面发展都不错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子吧。
2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名妈妈,我常常喊她李姐,李姐一直做社区工作,这个岗位说忙也忙,说闲也能让自己清净,李姐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她把社区当成了家,谁家有点什么麻烦事都愿意找她,她也尽可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样一来她的工作就比较忙。
李姐的丈夫是一名医生,需要经常值夜班,两个人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可以说比一般父母要少,可是她们的孩子却很争气,学习不需要两个人操心,还自己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
最让人欣慰的是,孩子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在同学们中的人缘很好,多次受到各种表彰,俨然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7岁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有个山区的儿童,家庭困难,需要救助,孩子当即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压岁钱,要求妈妈一起去帮助那个孩子。至今,已经帮助那个家庭十几年了。
很多父母问李姐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李姐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就是一直教孩子去关注别人,去积极地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才能让自己快乐和幸福。
可以想象,有这样热于助人的母亲,孩子能够耳濡目染,从而也变成一个热心积极、阳光向上的大家心中的好学生。
3
认识一名姓丁的老师,他有个儿子,丁老师对儿子那叫一个宠爱。在他的眼里,儿子做什么都是好的,都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儿子在他所在的学校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搞作文比赛,丁老师举贤不避亲地拿着自己儿子的作文到其他老师那里说:你看这篇作文不是很好吗?
丁老师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脾气,于是就附和着说,是不错。
丁老师自以为这样是对儿子好,可是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他的儿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自私、冷漠,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一个眼中只有自己的人,是很难走得更远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脱离自己的局限,如果你想让孩子的路走得更宽些,一定要把目光投向别人,去关注别人,只有温柔地对待别人,才能被世界善意以待。
父母的眼光如果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以为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因为父母这样的做的时候,孩子也会这样做,孩子也会只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那这样的孩子已经脱离了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根源,孩子离成功和成才也越来越远。
佛曰:背光而行时,你眼中只有自己;向光而走时,你看到的是整个世界,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只看到自己的话,不过是茫茫须弥中一粒微不足道的芥子。若放眼远望,胸纳天下,则须弥山也不过是你眼中一粒芥子。
作者简介:小芝,媒体从业者,素食实践者,80后职场妈妈,喜欢码字,她的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希望能为你增长智慧,收获幸福人生。作者ID:芝麻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