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士,多是悲秋情结,我这个生长在南方的人,一直以来都无法理解这种感觉。
郁达夫曾在《故都的秋天》里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在郁老眼里,南方的秋天是无法与北方的秋色媲美的。我也曾如此认为!直到这次的金华开化之行,让我深深的沉溺在这江南秋色里,她是如此的浓酿绚丽,让人沉迷!
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春芽翠绿,夏荷飘香,秋叶红黄,冬来叶枯,这是一个轮回,也是一个重生。我始终觉得,秋天是丰盈的、璀璨的!她的华丽陨落,终将是为了来年春天的一场花事!
叶落有痕,流水有情,究竟是谁装饰了谁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