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风云人物各领风骚。今天来说说海瑞--海青天,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四朝老臣,明朝著名清官,最终官职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大家熟悉的海瑞主要形象是斗贪官,斗严嵩,浊流泛滥的官场中的一股清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海瑞一生廉洁奉公,虽然得以善终,为什么官职仅为区区四品呢?
海瑞从小和母亲谢氏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从小对海瑞要求很严苛堪比孟母,所以海瑞自幼饱读经书,从小也立志为官要为民做主,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5岁 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海瑞得中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36岁 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落榜;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40岁 两次会试落榜,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教育系统负责人)。海瑞35岁才考上公务员编制,最终只能加入了光荣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海瑞在为学方面并非天赋异禀。
从小的母亲的教育,立志廉洁奉公的思想,让他在官场的道路上铺满了荆棘,刚接任就在这个职位上冒刺头,中央巡视组领导来视察,领导和同事都下跪迎接,海瑞却只是作揖,“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这一怼,海瑞出名了,硬骨头,成为了当时官场的另类。这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按照官场的规则小鞋是少不了的,但是海瑞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秉公的办事风格,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
过硬的本事,是海瑞敢怼上级的资本,同样也为自己的为官之路设立了障碍,海瑞被调任淳安知县时比他小的张居正,已经在内阁工作7年了。放眼当今职场,有能力有脾气的职场人,如果不幡然醒悟,职场的道路一样的曲折。
海瑞为官淳安知晓,已经48岁了,虽然古代没有退休这一说,但是根据古代人的寿命,海瑞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知县的岗位上海瑞
一心为民办了不少实事,“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海瑞每到一处都深受百姓的爱戴。海瑞断案的时候不收受贿赂,但是并非秉公处理,海瑞则是根据原告被告身价估算钱多的输给钱少的!他自己有个断案技巧:“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在争言貌的案件中,"与其冤屈乡宦,宁愿冤屈小民。”
但是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富商的大量流失,穷苦百姓是获得了好处,但是问题和矛盾的案件还是需要基于《大明法》,富户的流失对地方GDP也是一种伤害,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百姓生活质量。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在后两朝,虽然颇受帝王的赏识,但是却处处受同僚尤其是朝中重臣的排挤。海瑞为官一方受百姓爱戴,但是同僚恨不得他马上走,尤其是在明朝,明朝的贪腐在骨子里,在朱元璋的官员薪资政策就决定了,一个知县一个月收入大概折合现在也就1000多块钱。千里为官只为财,海瑞自己节省,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卖猪肉想赚他的钱都难啊。这样可想而知,在他手下的官员生活多不容易,在嘉靖看来你们贪,只要不涉及根本他都睁一眼闭一只眼。而海瑞同僚就巴不得他走。
在为县令期间,上司胡宗宪总督的儿子胡糟,叫他咬定是假公子一顿打,奸臣严嵩的心腹鄢懋卿来巡查,被他一封信骂的狗血淋头,连气带吓掉头就走。尤其是他杀了徐阶的三儿子之后,大家都惧怕他近乎无情的铁面无私。徐阶还是海瑞的救命恩人,海瑞在第一次为京官时,给明世宗嘉靖皇帝上了著名的《治安疏》,批评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嘉靖皇帝大怒,有心杀海瑞。幸好内阁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仗义执言,将阁臣的动议压了下来,让海瑞逃过一劫。
不可否认,海瑞的正直,廉洁和气魄。历史的发展需要海瑞这样的人来站在白的这一端,来对付黑暗的那一端。但是正真推动社会进步的,而是处在中间灰色地带,能调和黑白两端的人,真正公忠体国的人。为什么张居正不用海瑞也是同样的道理,张居正在品德方面却大有诟病,而海瑞则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是一个眼睛里揉不下任何沙子的官员,海瑞在为官期间,对于党争做派,没有加入任何党派之中,他是一个十分明确的中立派。这就是为什么张居正没有重用海瑞的原因。作为操持大盘的官员,要善于利用各方势力优势,整合好资源,而不是用一杆法治的秤,用法治而不近人情的方式来治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海瑞能当一把利剑,却不能像张居正一样担任要位。百姓喜欢这样的官员,但治国需要制衡和妥协,非黑即白的逻辑能获得青天老爷的称号,但不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