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前有个小朋友哇哇大哭,你会怎样让他/她停止哭泣?
"给棒棒糖"
"带她去游乐场"
"给她讲个笑话"
"用别的有趣的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
嗯,其实我们内心是知道答案的,面对别人家孩子,或是刚刚开始哭泣的小孩,我也会采用上面的方式,但是,如果是一直耍赖的自家姑娘,疯狂的哭个十五分钟,我往往说的是"别再哭了,再哭妈妈要打了。"
事后会觉得自己蠢爆了,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呢?小朋友被恐吓之后,要么吓得不敢哭了,要么哭得更加厉害,而这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吗?
显然不是,换做我们自己,如果哭,要么是不舒服难受了疼了,要么需求没有被发现或满足,哭只是将情绪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罢了。这时候我们最信赖最亲近的人,不但不给予安慰,而是像坏人一样对我们威逼恐吓,哎,换位思考实在是太让人内心不安了,怎么可以那么做呢?
知乎上有个回答,说的是如何化解一份情绪,回答者说应该用一种情绪去替换另一种情绪。就像开头我们说到的,要让开心、好奇或是期待来取代不开心这种情绪。(有必要说明一下,为了得到玩具,每次都以哭威胁的需要另行探讨。)
个人觉得坏情绪就像浴室的水溢出来的感觉,我们要做的事是找到水淤积的原因,是下水道哪个地方堵了,还是出水口放水放的太多?如果只是将浴室中的污水舀掉就觉得大吉,那么下次一定还会因为同样的原因水漫金山。
就像孩子莫名的哭闹,如果我们不问原因就说"来,带你去买玩具。"试图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那么下一次,再下一次,聪明如她,想要玩具的时候就哭,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已经建立了"哭=玩具"的连接。那么当他们想要玩具或是其他的时候,就会且只会用哭着一种方式来表达了。所以先找到原因很重要,所谓治标不如治本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记得用这句话开头非常重要,听孩子说他们难过的原因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理解力的事。譬如我家小贝贝会因为找不到一只小熊哭得昏天黑地,大人也许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因为对她而言,那小熊是她最最最好的伙伴,到哪都要拿着,因为她的个性迷糊,又经常忘记把小熊放在哪里了,也因为这样,我们一家经常要全家出动找小熊,那场面那阵仗。
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莫名的感伤,这时候,转移注意力是一个选择,顺应她的情绪个人觉得也是一个选择。为什么呢?情绪就像下水道,疏通,合理适当的释放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其实"如何让小朋友停止哭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提出和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试图去控制他们,以控制为出发点的帮助并不能称之为帮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