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年糕。
年糕主要用大米做成,为了增加黏性会加一点糯米。年糕刚做成的时候,可以直接吃,天然的纯米香。年糕怎么吃都行,可以荤吃也可以素吃,可以炒着吃,下面条吃,放在粥里吃,也可以和鸡蛋一起煮着吃,顶饿、管饱,可以一直吃到年后好久,小时候上学,经常早饭就是年糕。年糕一般放在水里储存,不过时间放长了,就会有异味,一般有异味的时候也就吃完了,吃不完也得扔了。
打豆腐。
以前不像现在,什么都直接买。那时候过年的豆腐是自己家拿豆子去家庭小作坊做的,除了豆腐,豆干,千张都可以做。有一点比较坑的是,打豆腐要自己带柴火,作坊不提供燃料。我们家处于平原,没柴,就带稻草,所以小时候做豆腐一般都是一家人一起,前面的女主人挑着一担水桶,里面放的是豆子,后面的男主人挑着一担稻草,用于去烧火,中间蹦跶着一个或两个小孩。
做腊味。
主要做的是咸肉、腊鸭和腊肠。印象深刻的时候,过年期间杀鸭子,鸭毛是可以卖的,会有人上门收,每次帮大人拔鸭毛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的分装好,把不同的鸭毛细心分类,因为不同部位的鸭毛价格是不一样的,卖完鸭毛,我爸总会给几个零花钱给我和我哥,所以这件事我和我哥干的很细心。像腊肉、腊肠、腊鸭我们也会吃很久,这些腊味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做法,只要煮米饭的时候放在饭锅上蒸一下,就会散发天然的肉的咸香,让人馋的直吸鼻子。
烀肉。
这个好像是我们家那边独有的一个习俗,在大年30吃年夜饭之前,家家户户要烀一锅肉,每个人吃一碗。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就是因为可以吃一顿纯肉,但是由于平时吃的都很清淡,所以每年过年吃完这一顿肚子都非常难受,爸爸那一辈的人平时生活太苦了,根本没肉吃,饭也吃不饱,这一顿是期盼了一年的美味。
碟子酒。
小时候村里拜年很讲究,虽然跟现在相比,送的东西很少,不值钱,但是要齐全。红糖,白糕是一定要有的,其他的自己搭配,见到小孩子要给红包当压岁钱,拜年的客人到家里来,早上一定要摆上一桌子“碟子酒”,所谓“碟子酒”,以凉菜为主,还有一些是咸肉之类的,主食是家里炸的粑粑,做的小巧精致,也一定要喝酒,盘子要小,其实是带着花纹的碟子,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套碟子,过年亲戚来拜年吃早饭用的。现在过年很少有人搞这一套了,但是讲究的人家还是会弄。麻烦是麻烦,热闹,老人喜欢。
炸圆子。
老家喜欢炸东西吃,包子也炸,饺子也炸,比较出名是炸米饺,老乡鸡的早餐系列有这个,出自老家附近的三河古镇,也称三河米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炸一些丸子或者饺子,我们称之为圆子,寓意过年团团圆圆,吃饭的时候过年有四样不能少,即鸡、鱼、肉、圆,圆子虽然放在最后一位,但也是很重要的。至于材料,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主要是个过年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