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经典,很多人的失败时候,自我激励的最好的一句话。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失败真的是成之母吗?
我觉得——不一定
能成为“成功之母” 的失败也是有条件的,至少满足三个必须的条件:
1、必须是失败的代价很小,后果是能承受的
2、必须有失败的反馈,
3、对事不对人,
就拿学车来说吧,刚开始学的时候肯定都是教练坐在旁边,自己乖乖的离合、刹车慢慢来,就算你在学车的时候有错误,教练肯定都是会马上给你指出来,然后你自己一点点的改进,慢慢的你就会驾驶汽车了。
在这之中,你的每次犯错都是小错,最多是跑偏这些小问题,错误代价都是你可以承受的,你肯定不会刚上车松离合,就一脚油门给怼墙上了,甚至怼对面马路的货车上 ,那这种错误一般一生只有一次。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而且当你犯错的时候,教练是一直在旁边给你指导,都是及时反馈出你的错误,然后你再改正,肯定不会是直接把车给你,让你自个玩,也不说你开的好不好,那样的驾校,基本上是不用开了。
至于最后一点,就是对事不对人,这点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和对事不对人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比如刚学车时犯了一些小错误,教练说了你两句,然后你就开始怀疑人生,“自己是不是真的笨”,“自己是不是手脚不协调”,“自己是不是.........”,然后一直自我否定,你能学好车才怪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可能大家会说,这个只有玻璃心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吧,其实不然,这个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球场的手感。
很多打篮球的,在第一个投球就进了的,要比第一个不进的球员,整场比赛的整体都发挥要好一些,不只是球场,在很多不同的事情上都是有这种假象的,这是玻璃心吗?肯定不是。
还有学校读书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对你学习的反馈,哪一个知识点的不足,都是能反映出来的,都是更好的了解不足的地方,然后去学习它,补足缺点,这都是很好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也是一种弊端,也是很多学生出来工作会感觉迷茫和厌烦的原因,前十几年,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老师或者什么东西去反馈自身的不足的,让自己知道错在哪里,能怎么改。
但是现在出来工作了,就变得什么都不一样,很多事情是没有人能给你反馈的,只能自己去回想,去找问题所在,这些都是一些让人烦躁的事情。
这也是刚开始很多学生工作不顺的原因,那些能在工作中给你及时反馈的,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贵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你要珍惜他们。
有一个很有趣的商业理论:幸存者偏差理论。著名案例就是二战时候的美国空军《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不知道的,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其中就有一个反馈的陷阱,就像很多商业工作一样,之所以不顺,是因为你所看到的及时反馈,不一定是真的,错误的代价就是飞行员的生命。
当然这里又反映了另外一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解释,那就是:
别人的失败,可能是你的成功之母
案例就像前面的飞行员案例一样,以前挂掉的那些失败的飞行员,用生命为以后的飞行员总结经验,因为他们的失败不能满足第一条,失败不可承受,一生只能失败一次。
现在很多工作都是有这样,都是有前辈“死在”探路的路上,自己在后面用他们的失败经验变成我们成功的基石。
以前经常看到,谁谁谁创业失败,欠债百万,不放弃,二次创业,终于成功的时候,大量新闻报道。那是因为他成功了,在这个大潮中,他只是个例而已。
肯定不会有新闻报道今年有多少人创业,失败了多少人,多少人欠债,多少人走投无路,为什么失败的,他们不会报道,但是这其实才是对你最重要的。
所以,很多时候别被鸡汤迷惑了,闷头往前冲,“失败是成功之母”,觉得自己不怕失败,也许你的失败却只是别人的成功参考经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很多时候,千万别被有的成功学洗脑了,不要看着山巅就往上冲,最多的可能就是撞死在山壁上,成功是很少能复制的。
与其看着山巅,还不如多看看撞死在山下的垫脚基石们,说不一定它也会成了你的垫脚基石,借着他们的失败,让你向上一步。
总结就是:
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失败却能的借鉴总结。
对于那些不可承受的失败,多找找前人经验,也许就能在前人的经验中找到你的成功之母吧。
原创文章收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局外视角》,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