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对漫画比较无感,但2014年,依旧被一组名为《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的漫画所吸引。现在回忆起来,那组漫画传递的淡淡的哀伤和无畏的勇气依旧鲜活如昔。作为读者,我记住了漫画,却没有让我记住它的载体“快看漫画”,也并没有让我从此爱上漫画。
时隔3年,再看到“快看漫画”,是因为近期被它刷屏了。原因为何?因为这个创业团队凭借微薄自有资金,一个“非专业”团队,在没有资本青睐的情况下,创立了“快看漫画”- 国内首个专注于移动端的漫画阅读平台。2年半的时间,“快看“的用户从0到1亿,月活突破3000万,日活接近1000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时,7月11日看到的一篇专访里,“快看”用户还是9000万,7月21日,“快看”用户突破一个亿的通稿就刷遍各大财经网站。这个增长速度让人吐舌。
“快看“让资本趋之若鹜的原因除了它的用户数,其强大的造IP能力,变现能力以及跨界能力都可圈可点。
细看“快看”的创业史,我觉得他们的成功之道和中国古典的造园之道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即高格局,重细节。大处见小,小处见大。“快看”对大小之道的流畅运用非常值得创业者学习借鉴。
大处见小:战略上高瞻远瞩,细分领域精准把握
7月20日,2017财富世界五百强名单公布,中国的“BAT”和美国的“AAA”几大巨头都榜上有名。众所周知,这六家均是平台公司。可见,平台经济不容小视。
前一段时间,阿里“军师”师级人物曾鸣曾说:S2b可能是未来五年最成功的商业模式,而S2b模式也是一种平台模式。可以说,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物联网时代,平台将是各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这点上,“快看”可以说是精准把握了平台发展的大趋势。即使一直被人质疑专业度和对二次元的忠诚度,“快看”的CEO陈安妮一直认为,“快看“未来不仅是漫画类平台,还将成为年轻人潮流文化的入口。
正因为如此,漫画、影视、衍生产品、与房地产公司的文创合作项目等多种类的内容输出在这个平台上共生共荣。在面对人群,也非单一的“二次元”人群,而是所有的年轻人,估计以后还会覆盖任何年龄段。可以说,“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力促了“快看”龙头老大地位的形成,也将为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加持。
大格局战略下,“快看”在目标客户定位、细分领域选择等小处又心思细腻,他们将初期的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为95后,而且专注于女性题材这一细分领域。因为一切针对消费者的研究数据表明,95后最愿意接受并消费这类产品,而女性更是主力军。
从长期看,“快看”貌似和日本茑屋书店一样,大有打算陪伴95后一起成长的趋势。如果能坚持下去,不仅是佳话,更有希望成就一家不凡的企业。
小处见大:运营上匠心独具,重细节
内容平台最核心的利器是拥有成熟有效的内容运营之道。“快看“在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时,一直都会强调他们拥有卓越的内容运营方法论。CEO陈安妮接受采访时,也说,“快看”形成独有的内容选择、运营方法。
画面重颜值,头条内容少而精,内容、排版切合移动时代客户的阅读习惯等等,“快看”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内容运营方法论。正是因为这套细腻到何时推送内容的系统,他们的爆红款内容可以让APP三天获客100万,也可以将其他家平台重点推荐的内容重新打造成热点内容推出,并获得成功。
确实,一个CEO是网红漫画家出身的企业能熟知客户喜好不难,难的是总结并固化方法论,使之能为快速的业务扩展服务。这种以小见大的能力,是很多创业企业没有去掌握或是没有能力去掌握的,但恰恰是新创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很多人说,新营销体系重要的一环是社群营销。“快看”在此小处的落笔也值得借鉴。 他们一直强调编辑的作用。平台虽然是开放的,但所有的内容必须经过编辑挑选、以客户最接受的方式重新包装后再推出。这既保证了内容安全,也保证了内容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内容获得认可的成功率。
编辑的作用还不局限于选材包装,他们依据产品自组社群,通过社群和粉丝互动,既很快获取客户反馈,依据客户反馈调整产品,也增加了客户的黏性。社团营销和新型客户关系体系设立是新营销体系的核心能力,这一招里都用全了。这种能力不是能靠投钱就能复制的,是企业的内功。
中国人一直强调顺势而为。
纵观改革三十年里那些成功的弄潮儿,除了天生资源好者外,基本都是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势而获得成功的。所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一定看清楚发展趋势,或是在创业摸索中逐步找寻到大势,并以此修正创业之路。
同样,卓越的运营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路上放马狂奔,最终一骑绝尘。
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