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繁杂的一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下了班没有去瑜伽课,因为今天先生值班。路上一直在想:晚饭吃什么?一入伏,天气就热得让人食欲大减,什么都不想吃呢。
回到家,婆婆说今天二伏第一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了婆婆的提醒,让忙得忘了初一十五的我们还能想起各种农历的节气和节日。“头伏饺子二伏面”,面条必须得吃上!今天太累,再加上天气太热,不想自己和面擀面条了,就下楼去小区的超市买了袋装的鸡蛋面回来,决定做“苏格兰打卤面”。
天热,不想吃肉,早市买的茄子还很新鲜,就做茄子卤吧!茄子洗净切丁,切好葱花姜丝蒜末红辣椒,准备好豆瓣酱和水淀粉。同时用一旁的电磁炉烧水煮面。打开燃气灶,锅热放油,油热放入葱姜蒜红辣椒爆出香味,放入豆瓣酱,炒熟。把茄子丁放入大火猛炒,七八分熟,淋入适量料酒耗油,加水,待熟后,淋入水淀粉勾芡,卤子就出锅了。此时电磁炉里的面条也煮好了,用凉水过几遍,盛入大碗。切了几瓣前几天腌渍的新蒜,拍点黄瓜,切点火腿肠,开饭。
婆婆一边吃着打卤面,一边和我们说他们那个年代的苦日子。尽管以前也听了很多遍,但仍然很耐心地听着老太太的“忆苦思甜”。
婆婆说:“我们年轻那时候的日子真苦啊!缺衣少粮,饭都吃不饱,就别说大米白面了。逢年过节,好人家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老话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没有白面,就用苞米面包野菜蒸饺,煮苞米面面条,这都得是过得不错的人家才能吃起。穷人家,还是苞米面糊糊粥,大饼子,高粱米稀粥,还有的人家这也吃不上,烀土豆烀窝瓜当饭……”“我算赶上好时候了,现在的日子多好,想吃啥吃啥。你说你们年轻人,大米白面都吃够了,还总惦记吃点粗粮。那山野菜,都是我们困难年代没粮吃,充饥的。你们现在,当宝贝似的都挺爱吃。就说这面条吧,白面的滑溜溜地多好吃,比我们那时候的苞米面强多了……”
听着婆婆说着那些清贫的日子,好像很遥远。但想一想自己小的时候,虽然说没有挨着饿,但物质上远不如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在省城的二叔二婶,每次回乡,都给我们带来一箱子挂面条。妈给我们煮了热汤挂面条,加点菠菜,我们就会觉得是无上的美味。于是就特别盼望二叔二婶逢年过节能经常回来。
等后来考学离开家,学校的食堂隔三差五就是煮挂面条,不到一个学期就吃够了,看见挂面胃里就会反酸水。再后来,吃面条就越来越挑剔,挂面肯定是不吃了。比较爱吃的手擀面,和面也必须加鸡蛋。生活越来越好,口味也越来越刁。用婆婆的话说“生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和过去那并不是很遥远的年代比,今天的生活已经足够幸福了。哪怕是一碗简简单单的面条,在那个忍饥挨饿的年代,都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