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以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达成某一个目标,比如收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上大学的我才应该是最好的我。忍受着一天天的高压状态努力着,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是,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在这里我觉得很痛苦,再一次我想拼命逃离。我内心在大喊这不是最好的我,忍受着焦虑,内耗...不断地与周围地一切逆行着,退出学生会、辅修英语、疯狂看书到后来跨专业考研。在前不久,我还觉得我终于好像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自己有归属感的轨道里。但是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一直一直以来,我把某个目标当做很长一段时间的奋斗对象,在此间,打鸡血、激情、焦虑、自卑、自信、方向感各种因素混杂着,我自以为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少年,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是目标只是漫长时间轴里的一个点,我花很长很长时间,只为了达到这一个点的那短暂的兴奋而去陷入长达数年的拧巴。假若说我最后成功了(事实上,我的执拗也会让我成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像主流的那些网络上的积极的毒鸡汤一样,我好似也成了敢于追梦中的一员,好似我的经历很励志,好似成了我认为的最好的状态,然后我进入下一轮的与之前的同样的状态。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我觉得不是。
"最好的状态"最重要的是“状态”,它是指一段时间而非一个点。一直以来,我深陷追求世俗意义上的那种"成功",无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夸奖,仰慕,好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闪闪发光比他人优越的人。现在我觉得之前我那种一有点小成功内心就会萌生的优越感很可耻。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终究是平淡甚至无聊的,高光时刻只不过是人生这一趟旅程的几个点缀。大部分的时候,构成每一天的仍旧是去解决一个个枯燥棘手的问题中,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沉下心去解决问题,内心平静且祥和,不自欺。时间积累,棘手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以前年少不懂事,错把高光时刻看作生活的平常。以前每一天的我时时渴望冲出城门的那一刻,忘记了,我又是冲进了另一座城里。
以前从来不会为一个决定而后悔,但现在也有后悔。若是我的大学可以重来,或许我会踏踏实实啃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省出辅修的周末去体验大学的精彩。
现在,我失去高光时刻了,但是,也没有为失去高光时刻而焦虑。
"我很平静",不论处于那个阶段的围城中,或许这就是我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