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岁那一年,我已然在企业工作了两年多,一日早上醒来,我问镜子中的自己,为什么要去工作,人生有何意义?活着时一具躯体,死后一具骷髅,人间的几十年,恍然如梦,离开时梦醒了,再无牵挂。我为什么要工作呢?赚了钱,穿衣吃饭睡觉,活到古稀,人生差不多结束了。我足足想了两周,找不到答案,到了办公室也没有一点工作的动力。
我在书里面寻找答案,偶然间看到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二战时期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他看到身边的狱友、亲爱的家人营中悲惨死去,他不停地叩问内心活着的意义。读到他的经历,我想起身边的亲属,小时候看着我长大,当我长大后,他们变老了,有些人因为疾病去世,我是那么万般地不舍,曾经慈祥的面孔在我的大脑里就只剩下模糊的回忆。他们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那我为什么活着呢?
弗兰克说,“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
活着便是受苦,佛家也是这样说的,在痛苦之中也要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我自己从小到大,学习一直都是第一名,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找了份好工作,似乎一切顺利,没有遭遇过弗兰克的悲惨经历,更没有理由不去探寻活着的意义。
弗兰克继续提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我们面临一件事情,态度上要么积极应对,要么消极逃避,尤其遇到人生困惑,也许就是是我们大彻大悟的时机。
弗兰克没有明确指出人生的意义为何,他自始至终贯穿的思想,都是要人们自己去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拚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实现。”
读到这里,我感觉黎明的一道光线透过窗子打到我的书桌上,懵懂中的我看到了一扇打开的大门。人生,要在生活中工作中体验意义,任何经历,都可以成为自我超越的一部分。胡适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戏剧,与其演得平平淡淡做个配角,不如轰轰烈烈地在舞台上演一场人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