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而忽略掉孩子话语、动作中的闪光点。而往往这样做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次我的育儿经历,共勉!
昨天周末。女儿要写一篇文章叫做《我最佩服的人》,开始的时候,女儿问我一句:“妈妈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啊?”。我慢慢想着还没回话,女儿就直接跟我说:“我最佩服我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最佩服我婆婆公公的外孙女,爷爷奶奶的孙女儿,我最佩服我舅舅的侄女,最佩服我舅舅的妻子的老公的侄女,我最佩服我姨妈的妹妹的女儿。我最佩服我姨妈的老公的老婆的妹妹的女儿:”说完我已听晕了,还引起我有点恐慌,觉得女儿是不是有点自负了?但我还是压制住心中的不满,问她:“你就没有你最佩服的人吗?(其实内心是想她写自己的,这不证明我也爱面子吗?但我没说出口让她写自己)你想一下,你认识的做手工很出色的一位大师,或者是你画画很好的老师……你的兴趣爱好里,你觉得你最敬佩的,佩服的人呢?”女儿听我说完,笑着说:“我最佩服的就是我妈妈的女儿”。我听完有点无奈的笑了:“这就是说你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自己吗?”她反问:“我就不能写我自己吗?”我感到有点愕然,想想女儿说的话,确实是的,为什么不可以写自己呢?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吗?不一定要写别人,因为在你写“最佩服的人是自己”的一个过程中,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一方面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是的,想到这些我觉得女儿这个想法很好,我就回应她说:“很好啊,那你就可以大胆的写一下哦!你想一下自己有什么品质是值得学习、坚持的?可以写一些具体的事例出来呀。这样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一些品质了。”
女儿想了想:“好像我昨天钓鱼,开始的时候我钓不到,过了一段时间,跟我一起钓的朋友们都走开去玩其它了,但是我还坚持在,终于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钓到了一条小鱼,虽然钓的鱼是很小很小,但是我还是钓到了,这个就是我的一个品质,是坚持。还有,今天早上吃桃子,我说我要把这个桃核仁拿出来,而妈妈你说这个桃核非常硬,可能把水果刀(小水果刀)敲凹了,桃核仁还没出来。而我就不相信,我拿起这个水果刀一边磨一边砍,过了几分钟我就把核磨出一道口子,看到里面的桃核仁了,我就更加坚信我可以做得到的,最终把里面的桃核仁拿出来了,那也是值得我自己敬佩的一些品质啊,因为我相信,我坚持。”
听完女儿这么说,我反思了自己刚才的思维,我为什么要认为女儿必须要写别人,不能写自己呢?写自己就会是骄傲的表现?写别人就显得自己谦虚、爱学习?难道写自己不是一个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其实我们最难了解的人不就是自己吗?
我非常感谢女儿给我上了这么一堂课,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看清自己。
所以,在这里想分享给各位家长的:家长在不断要求孩子学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需要学习呢?不要以为孩子的学历没你高,你就是她的老师,说不定,她的思想比你还进步,能当你的老师!正如女儿跟我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女儿一直认为无论是孩子或者大人,不一定就能做到什么都懂,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如果家长停止学习,就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跟不上孩子的思想发展,亲子间就会出现没话可交流的尴尬。
所以,在这里想分享给家长们: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同时,要放下面子,虚心跟孩子学习,倾听她们的想法,了解她们的内心,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也会跟你一样变得爱学习、一起变得优秀。
倾听孩子,接纳情绪
孩子的思想是富有跳跃性和活力的,而大人的思想往往会被自身的经历经验所束缚。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父辈不能理解孩子的语言行为的时候,就会产生误解。这种时候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制止,用大人的思想去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和孩子多交流,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教育效果。
感谢您耐心看完,希望能得到您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