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为衰败埋下了隐患?

前言: 1982年11月9日,长期失眠的勃列日涅夫在夜晚沉沉的睡去,在1982年11月10日早晨被哈扎罗夫发现溘然长逝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迈入了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时期,同时是苏联矛盾最严重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同勃列日涅夫本人一样充斥着各种争议,但不可否定的是在他逝世后苏联逐渐走向衰亡


勃列日涅夫逝世

阶级流动性丧失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与阿列克谢、苏斯洛夫、谢列平和波德哥尔内等人一起发动“十月政变”,激进的赫鲁晓夫与他激进改革一同黯然下台。1966年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作为苏共第一总书记登上了苏联历史的舞台。勃列日涅夫认识到赫鲁晓夫下台的本质原因是苏共二十二大后长期实行“任期制和更新制”触动苏联领导层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上台后在苏共二十三大上否定了之前的政策他提出“干部队伍的稳定是成功的保障”。而赫鲁晓夫时期的任期制与他一同黯然失色。而二十三之后连任的中央委员高达79.4%,这样以来使得本该流动的领导层长期连任,进而逐渐形成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列宁曾提出的“职业革命家”这一概念:“即干部由人民选出也由人民罢免,他们是为苏联事业而奋斗终身而存在”。但由于干部长期任职使得而自下而上的提拔开始停止阶级不在流动,苏联领导们之间互相包庇,互相提携,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封闭的阶层完全由他们的权力作为维持的基础。而这个阶层的特性是神秘也是保守的,所以这个阶层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来自寒门和身份低微的人寥寥无几,更多是来自上层。正如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描述:虽然当选了中央候补委员,他第一次参加会议,老人们只是自顾自的讨论着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而年轻的他只是被打量一番,在中央里他并不会得到信任而他更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小圈子里,实际他离苏联中央十分遥远。上面的风气推波助澜下面的人有样学样,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地方上大部分干部都是终身任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当选,有些领导人年纪过大已经不适合在岗位任职,于是他们由提拔自己的亲信接替自己,而保证他们的权力依然存在。到了二十五大时苏联中央委员连任率高达90%以上,毫无变动,而当时有一位来自检察机关的秘书向勃列日涅夫汇报工作说有一位部长在任职长期贪污受贿,当他询问这位总书记的意见时,而勃列日涅夫本人却轻描淡写的说道,那就把它贬到地方去吧让他好好反省。正是因为没有监察纠错和严厉的处罚机制使得干部们更加肆无忌惮,互相拉拢,形成一套等级制度森严的阶层牢牢把控着权与利,俨然是一个堡垒。选举不在进行,社会流动性变差,新鲜血液不能循环,高龄的老人早已不能担任起与其职务相关的工作但他们依然停留在原来的职务,普通人难以晋升,升迁更是遥不可及甚至举步维艰,只能通过特殊渠道才能有可能得到赏识。以改革而著称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能够进入苏联中央就是因为他曾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书记,那里位置特殊有许多国家级的疗养院是苏联的疗养圣动,而他正是因为如此又加上他务实的能力以及办事得当的风格给众多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日后他的恩人安德罗波夫与他在此相识,正是因为疗养使得戈尔巴乔夫有机会和可以他们接触,使得他不得不利用各种方式讨好他们,这才有了日后的升迁。而才华出众的人无论是如何努力都没办法得到晋升,社会上升的通道被堵死,上下流动性也荡然无存,这些本该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蜕化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裙带关系泛滥背离人民利益

终身任职的直接危害就是导致裙带关系的产生,而这些干部为了巩固自己获得的权力那么他们必然会牢牢攥取经济因为他们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而他们自不能出面则由子女亲信凭借关系堂而皇之的进入商业领域从而谋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使得家族利益取代了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取代了阶级利益。而作为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以及他的家族首先带头背离了人民利益,加琳娜作为总书记的女儿却风流成性道德败坏,经常更换丈夫,而她的最后一任丈夫邱尔巴诺夫更是不学无术毫无建树,可当他成为勃列日涅夫的女婿时,仅仅10年时间就从默默无闻从一个克格勃上尉升迁至内务部第一副部长,毫无卫国履历的他获得了上将军衔。而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利也是一个纨绔子弟,年纪轻轻的他凭借父亲的权势在晋升的道路上平步青云,毫无才能的他却进入了苏联的外贸部这个部门对于苏联相当重要甚至被人称为“肥缺”。领导人都冠冕堂皇更何况其他干部的子女也更是变得理所应当,比如在中央米高扬的儿子升迁为《拉丁美洲》杂志的主编,葛罗米柯的儿子在突然从苏联科学院成为苏联驻华盛顿公使,之后又被任命为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所长。而地方干部上一些干部有样学样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子女安排进各大机关里任职,各加盟共和国的科学院,都变成了谋求高薪和清闲职位的地方。极其喜欢打猎的勃列日涅夫,晚年因为病情严重无法握枪,但打猎的兴趣是丝毫不减,从他自己打猎变成由他指挥,别人代他射击。他也比较关注为自己打猎的职业猎手们,他却把“为祖国服务”勋章授予了自己的猎手。为祖国服务却变成了私人的为他服务,这如同像苏联宣布对他服务就等于为祖国服务,完全异化了荣誉。这些人凭借父辈,没有大才但多数凭借家庭出身进入了先进的行业岗位,导致行业真正的人才流失,这一时期专业技术人员看似在不断增加但是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这些人做吃空饷,而这些本该是代表国家利益的行业充斥着裙带关系,大部分技术工人求职难录,而腐败的庸才们取代了先进的生产力,使得本该崇高的理想信仰逐逐渐成为利益的来源。

脱离群众,失去公信任

70年代开始,这些人有了权力又有巨大的财富必然就会出现物欲主义,而逐渐脱离群众的他们变得不在是那些为人类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保尔俨然成为了沙俄时期的官僚老爷。特殊的身份使得待遇也异于常人,因此他们有大量的免费疗养中心和特殊的医疗服务体系;宽敞体面的住宅和奢华的别墅;独特的配给供应制度、是应有尽有。而这些人独立于普通社会,他们的生活、治疗、休养都与社会隔绝,在这个阶层里每一个人往往都形成自己的家族关系,他们也会互相认识根据在聚会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互相认识,互相帮助,而一些低级职员往往会进行利益联姻使得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的子女凭着父母的地位免试入学轻易地进入全国最好的大学。比如一些特殊职位的子女会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最后由各种理由公派出国,回国之后他们凭借优越的履历就可获得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与此相反的普通人们薪资微薄食不果腹。一小部分人是为日后进入这个阶层搭好台阶,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和父母一样成为那个阶层中的一员再一次回到上面,而大部分人失业待业甚至不如父母连父母的职业都难以继承。往往普通人是没有机会结识这个阶层的人,一旦认识他们,普通人也能沾到很大的光,甚至可以得到一份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好处。勃列日涅夫时代,特权干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且封闭的群体,他们如同章鱼的触手盘根错节在社会而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里他们都是占有绝对优势。他们享受方面也十分的广泛,除了工作上特殊的待遇,还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并且这种特权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所需,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特殊性是额外的。比如在莫斯科有根据等级设立的很多商店,比如有领导专门设立的零售商店、有为元帅和将军们设立的零售店、也有专门为著名学者、宇航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劳动英雄等设立的廉价零售店,这些商店不但货物齐全可谓是一应俱全但普通商店货品奇缺常常需要群众大排长龙,而这些特殊的商店里的商品物美价廉反而普通商店是价格昂贵。这样的商店在苏联境内十分普遍,并且按职权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最重要的是,这些商店是严禁普通民众进入的,甚至普通民众如果进入就会受到处罚,这让这些掌握领导权力的人完全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说直白就是脱离了社会俨然是一个天堂。一方面贪污贿赂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干部们生活腐化,而新闻里却夸夸其谈一些毫无实际贡献的伟大成就,报纸里也是清一色的陈词滥调,群众不满的情绪开始泛滥。另一方面他们的封闭性,使得底层真正的才能智慧不在上升,大批的人民被无情阻隔在了权力之外,不能脱颖而出只能循规蹈。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他们也逐渐抛弃了这些人。腐化变得众所周知的,而社会之上却没人提出异议,都忙着为自己的地位奔波,腐化的生活让他们的行为自私自利,一次又一次让群众失望,直接使得国家的公信力如同在“温水煮青蛙”逐渐消失。

思想僵化,丧失人类崇高理想

随着勃列日涅夫把特权与职权挂钩。本来他们是先进性的代表,是工人的先锋,但随着腐化不在代表群众也不在是工人的先锋,思想蜕化变质,即干部队伍缺乏新生力量和更新精神。他们无所作为安于现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一切之上。尤其是勃列列日涅夫中后期,在理论上最高权力机关是全联盟党代会,但是实际上所有权力都由勃列日涅夫这个第一领导人一人掌握完全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任期之下更是出现了“老人政治”和“老人治国”的现象,思维僵化无法与时俱进,国家的前行本该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汇集作为动力而现在如同奥维尔在书中的描写人们麻木不仁旧的东西经过加工反复利用。勃列日涅夫时期早期的那一批人牢牢把控着权力、而这时期的官员大都没有经过战争与革命考验思想也逐渐蜕化,他们已经不是当年的列宁那样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信仰在他们头脑里逐渐淡薄,准确来说是荡然无存。这个时期的思政教育十分薄弱,普遍的不重视的自身思教工作,而长期脱离群众的享乐主义生活,使得他们这些人自身的思想修养越来越低大不如前,他们完全把思想教育抛之脑后早已经换成了物质享受。后来的解密档案证明:比如70年代开始苏联高层领导人的日常活动中压根没有学习人类崇高理想著作的任何记录,高层领导人尚且如此,其他各级官员就更别说了。这些人早已思想上丧失了先进性陷入了物欲主义的温柔中,眼里没有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只剩下动物一样的物欲去追求自己的更高的地位以此获得更多享受罢了,他们之间互相争权夺势,所有与他们享受无关的事情都被无情的抛弃在脑后。

为什么会僵化?从勃列日涅夫时期起草文件,不在是以“创新发展”为基调而是以“稳定守成”作为基调,这就使得不需要有什么“新的想法”,更不需要“独到的思想”。那些曾经在过去有时代性的思想重新被搬到大会,被披上新的外衣,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阐述方式,就成为了有“创造性”的东西了。前高层委员说: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一周一周地、一月一月地写作、炮制、发展那些旧的人类崇高理想毫无创新。正如阿法纳西耶说到:70年代开始大会所做的报告,以及其起草的方式、方法和顺序早以定好。开头永远是“姿本主义总危机”、而其次就是国内情况。他们也忘记了自己一开始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那些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被找出来作为证明他们存在的原则时,他们就已经僵化了。便比其它任何政权更容易失去人心。一方面,当人民看到官场上贪污贿赂公行,官员们生活腐化,面对西方媒体夸夸其谈,对本国媒体脱离实际陈词滥调永远正确,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特权阶层的自我封闭,使得底层人才失去了上升的可能,大批精英被无情阻隔在了政权阶层之外,难以脱颖而出,新的问题不断产生而僵化之后旧的思维挥之不去,只能任由发展,他们又和机器一样一切都需要指令,一切都要等待命令才去完成,社会失去活力,国家机器破旧不堪,为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些因素使得加速苏联走向衰亡,无论是哪一条都对苏联是致命的伤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