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是春天里的一大馈赠,很多人都从上市吃到落市,从嫩嫩糯糯的新鲜蚕豆吃到噶本硬嚼劲十足的奶油五香豆或铁蚕豆,我不甚喜欢蚕豆,除了应景吃几回,多数时间是脑补别人的欢喜。
蚕豆最简单的做法是葱油蚕豆。讲究的煮夫煮妇们一定不喜欢剥好的净蚕豆,一个原因是嫌人家剥豆的手未必干净,净蚕豆是不能用水洗的,洗过之后风味大变; 另一个原因是剥好的蚕豆过一会儿就失去新鲜的颜色,看着不那么有胃口,吃着滋味也会打折扣。因此,一份葱油蚕豆的完美打开方式始于去菜场挑选带着豆荚的原始材料,有经验的煮夫煮妇一眼就看出是“客豆”(外地产的)还是本地豆,或是日本豆,根据对于粉糯、鲜甜的不同喜好选上自己心仪的品种买回家。等到饭点临近,先仔细地洗净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豆荚里面的豆剥出盛在器皿中,待油锅烧热,先撒下几粒葱花爆香,倒入蚕豆略翻炒后,喷少许水改小火焖数分钟,起锅前加盐少许,一大勺白糖,一大把葱花,翻炒几下出锅即可。
蚕豆比较复杂的做法是蚕豆饭。很少有人做,我自己也没有亲手实践过,不过做起来应该也不难:将糯米浸泡一夜,和大米一比一混合后蒸熟待用,另将蚕豆和香菇丁、笋丁、咸肉丁用猪油炒制后和糯米饭搅拌混合,最后将红膏蟹切块放在混合米饭上,盖上蟹盖上笼蒸20分钟左右。这样一份丰盛无疑是令人极其满足的,哪天有时间可以动手试一下。只是说起来是蚕豆饭,但是没有膏蟹的香、咸肉的鲜、香菇、笋丁做配合,蚕豆本身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却偏偏顶着盛名,未免显得有点沽名钓誉,不过,世间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
蚕豆老了也还是招人爱的。小时候城隍庙最出名的就是奶油五香豆,至今还记得九曲桥边的店里人山人海,为的就是老蚕豆加上各种佐料之后的那份精彩。我因为不喜欢吃五香豆,每次跟着大人们去时总是溜到边上的动物店里看热闹,记得有一次看到有人买了一条蛇,当场活杀取蛇胆蛇血就酒喝下,说是可以治皮肤病。 我看得自然很是心惊胆颤,不过还是觉得情愿尝试吃蛇胆蛇血,也不要去嚼那硬硬的五香豆。我之所以不太喜欢蚕豆可能和这些记忆有点关系吧。
我小时候很挑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不免面露难色,结果被大人们教育说是不可以那么没家教不礼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很少表达自己的不喜欢。 年纪大了以后逐渐知道变通,自己不喜欢的不用费时间去不喜欢,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喜欢,脑补别人的欢喜,倒也是一种排遣。人生苦短,好歹是度日,到底还是欢喜、喜欢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