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然是整理李笑来老师付费订阅的内容,今天也就把之前的内容整理完了,以后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定期写一些由其内容而引发的思考。
01.合作的本质
在李老师所发布内容中,谈到了“合作是什么?信任是什么?”的问题,个人感觉表述的很精彩,摘录如下: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那一部分安全感交由合作方来保障。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重新认识“枷锁”。李老师认为最重的枷锁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认为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因为你追求的是安全感,而安全感往往意味着“稳定”,当下状态不变即为稳定,所以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就是将当下的状态保持到永恒,即为“困在永恒的当下”。但是世间万物都是在发展的,困在永恒的当下不是会被淘汰的问题,而是会很快就被淘汰。如若打破“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则需要去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由此才有了以上关于合作和信任的说法。李老师认为“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举一个比较难以准确形容,但是我觉得恰当的例子——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合作”,双方在确定婚姻关系后,对于彼此是放弃了一部分安全感的,把这份安全感交给对方(这就是很多女生所谓“你给不了我安全感”的由来,即女生不愿意把自己交给你或者你没有资格令女生将自己交给你)。而感受信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背叛”,比如出轨。正是出轨的一方利用了对方交出来的安全感,这样的人便失去了某人对他的信任。但是你要问我:婚姻里面的安全感是什么?这就是我所说难以形容的地方。安全感好像也很抽象呢。
02.父母的“阻碍”正是你迈出第一步的契机
有网友提到很多中国子女都过着父母期望的生活,为了达成父母的心愿,无奈进入体制内,每天过着自己并不开心的生活。李老师在回答时,一语道破其中关键:“很多朋友都说,父母的期望是最大的枷锁。其实真正的枷锁是:顺从父母给你带来的安全感”。这句话让我看了以后突然感觉很不舒服。这不就是说“像你们这种乖孩子就活该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这其实要谈到另外的三件事情。其实也是一件事。
第一是关于在很多中国家庭中要求小孩子要听话,要“乖”,关于类似内容,菜头叔在公众号里面已经发表过观点,我的看法与其类似,只不过我又想到了《生活琐事10》中提到的“你有没有说话的资格”一事。可能在不久之前,长辈的经验是可以拿来借鉴的,这个时候“听话”我认为并没有不对,正是所谓的实践“套路”(下面提到)的过程,但是现在的情形是很多长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现代社会观念更新和变化太快,纵然是有些道理是不变的,但是这些道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中以新的形式呈现时,长辈们是否能看得懂呢?所以长辈们是否真的有说话的资格呢?
第二是关于刚刚了解到的关于“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的问题。其实与上面提到的“套路”有关,所谓高手即是可以熟练地套用前人总结的“知识罐头”的人。但是要做到这件事需要“刻意练习”,用更火的概念来说即是强迫自己脱离舒适区。具体内容不展开谈,有兴趣可以去找罗辑思维的这期视频来看,罗胖讲的比我生动有趣。
第三,说一个相互的关系。似乎是有什么社会学家、行为学家研究过父母对于子女有一种“期望”,期望子女过父母希望过的生活(我没有深入去了解这个研究是否科学)。但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确实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我的父母不想我去从事他们的工作,另外很多没上过大学的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要考个大学上上,不管其结果是好是坏。这是家长之于孩子。另外一方面,在孩子们过的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回头埋怨父母(不论是否真的表现这种埋怨)。这是孩子之于父母。请不要相互指责了,一个巴掌还真是拍不响。
所以回到了标题,面对父母的“阻碍”,孩子们该做何选择,有时突破这个阻碍后是一片大草原,有时也会是一个万丈深渊,但这是迈出第一步的契机。迈向什么的第一步?放弃“顺从父母”的安全感,学会自己承担起做决定的责任的第一步。
03.让自己成为更有效的链接点
有网友提到白天关闭了朋友圈,但是晚上还是会害怕错过什么,所以会打开刷刷(现在我是只有在早晨起床打开朋友圈刷一下,其他时间都是禁用朋友圈状态),觉得还是要维持一些比较普通的关系。李老师回答说“刷微博,刷朋友圈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担心一件事:错过重要信息。更准确地说,是害怕错过朋友们的动态,而感觉自己被疏远了。”之后李老师所讲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好,但是我不打算全部搬到这里,我会举我的几个例子来说明。
摆脱“错过热点、插不上话”的恐慌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更有效地链接点。
期末考试前,我在宿舍总会有舍友或者隔壁的同学来问我关于复习中的问题,也会有要好的朋友约去图书馆单独讲解;我在给女朋友买礼物的时候总会去找我的一个朋友询问其看法;出去吃东西的时候,又总会想到另外一个朋友,就会问他有什么推荐的小店去吃;我有个好兄弟学护理,家里老人或者自己有点不适也会不时咨询一下他的看法。
我很少觉得追踪热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的公众号内容也基本是关于我自己的世界,很少像那些做大了的自媒体一样去追踪热点(我只是说做大的),另外我这个人关注的热点跟别人不是太一样,我知道Uber最近接连轰出三条大新闻,你觉得这算是热点吗?
稍微有些跑题,回到标题,去让自己成长,成长为一个有资格说话的人,成为对别人来说可靠的,值得信任和合作的人,成为一个对比人来说更有效的链接点(这不是主观的目的,而是一个成长带来的副产品),就不会有“错过热点、插不上话”的恐慌。
PS:
补充《生活琐事10》中关于“迷茫时,去积累”的内容。参考我的第一篇小舒的读书笔记《创造即是工作》中读的《创造》一书。书的内容我基本忘干净了,但是其观点很鲜明,即传说中的各种创造和创新并不是拍脑门出来的,大量的创造和创新是在比这个“大量”高好几个数量级的“工作”中产生的。所以迷茫时不要怕,先“工作”起来,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的质变就有可能是一次伟大的创造或创新。像豌豆的人工授粉手法这种偶然的发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发现,单纯的葛优躺在那里是拍不出这个脑门的。
希望以上三点对各位的生活有所帮助,若是有所启发我真的是修了多久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