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离职走了,接着小刘也走了。
小于跟我单独谈话,问感觉工作量如何,我说才刚开始,现在还说不出所以然,毕竟时间短,一切还不好下结论,我还需要一个熟练的过程。她说,之前包括小刘的工作是由李燕一个人全部承担的,问我现在把小刘的工作接过去行不行。我想以我的能力,不会比别人差,现在部门缺人手有困难,正是证明我的能力和忠心的时候,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我认为有付出就有收获,领导对我委以重任,肯定也会考虑我的付出,希望冀此提高领导对我的印象,打好我在新单位的根基。
新工作并不顺手,一切都得靠自己。不同的行业财务上的工作内容和处理方式大不相同,要摸清规律找到方法其间有很多艰难的过程。说实话前任李燕传授下来的方法和结果有非常多的错误,而别人都是只知道自己岗位的知识点,根本不能提供任何帮助,更可笑的是小于这个总监什么都不说,她只会提要求,我听到的回答永远都是“自己想办法!”呵呵,我觉得她就是一座南墙。
我在因循前路的过程中竟找不到逻辑关系,甚至从无厘头的一堆乱麻中,寻根溯源到许久以前,然后在后期一步步更正,可真不容易。后来,经过一点点摸索,积累了我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但是因为又接手了小刘的工作,工作时间被占去了三分之一。在不断摸索、理顺和研究工作思路的过程中,又要拿出时间来处理新的工作。一切仿佛变得非常措手不及,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好几件事同时等着我处理,我象一只紧张忙碌的蚂蚁在几项工作中来回辗转,疲于应对。
我一开始就是一个战神,不肯认输的性格让我咬紧牙关,努力去克服困难,我想成为英雄。我发现所有对外的工作以及杂七杂八的工作都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外部的联络、内部的衔接都与我相关,我感觉我就是财务部最重要的窗口了。一波波的人来人往,我来来回回起来坐下一整天不停歇,感觉连喘气都要加快速度了。
在这种超负荷的重压下,我的超强适应能力显出了天赋,所有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推进。必要的时候肯定得加班,避免不了的。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很有自信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也有点沾沾自喜,有点小小的傲骄,我想我在这里应该算是比较出色的吧。
我的工作岗位是与老徐同等级别的,按照于总监的角色认知,我俩的岗位是属于指导其他岗位的更高一级的级别,工资也相对高于其他人。因为我的中级职称的关系,小于总会赋予我更多的任务,我想我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强负责任的人,我也没有让她对证书那张纸的信任在我身上失望,只不过我自己的认知里觉得证书只不过是一张纸,如果以此做判断标准那就会变成迷信。
集团总公司因为打算要上市,为了达到要求,必须拓展业务,在规模上实现数字化增长,所以决定首先从我们这个子公司模块开始。说实话, 上市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基于我们这块业务的现状,能否通过财务审计这一大关真是难说。
计划制定了,于是业务部门开始极力向外扩展公司地盘,去各地创建子公司。有些接手的项目就是从别家手里千方百计争取或争抢过来的,所以对我们开拓的新项目就需要与前公司交接。业务部来人告知小于让财务出人进行交接时,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让我去。这是公司历史性的事件,财务部全是一帮娘们,以前没有过类似出差外地的工作,大家都没经验可谈,于是她让证书来决定人选。这任务就交给了我 。我觉得这是个学习经验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出去还可以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工作和放松两不误,我欣然接受下来。
坐公司的车到达目的地得三个小时,来回路上就得六到七个小时,其它时间紧张处理交接事宜。一个项目繁琐的账目处理很麻烦,有些还得去第三方进行取证核对,在一天内完成一个项目的交接可谓是速度惊人,应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就是做到了。从清晨很早上路,到深夜赶回家门,经历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回来写了项目交接报告,承报给于总监,她也没提出什么意见,毕竟她也没经验,而且她也看不懂我出的一些数据及逻辑关系。所以说,我在这个小公司感受到的好处是写材料一遍过,不象在原来的大公司,一个材料不知要改多少次,让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