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前任3》,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状态,虽然这是一部既现实而又卖弄情怀的商业片。
曾经,用四年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用两年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过程很艰辛?是的,很艰辛也很痛苦。可是,在片末的时候,安静的影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啜泣声,这部电影应该给了他们太多的感触。不知为何,我却毫无波澜,甚至觉得有点搞笑,一部卖弄情怀一部彼此错过的悲剧,居然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悲剧的魅力,果然是永恒的,它会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看一看这血淋淋的现实,然后再又感慨一下人生,怀念起前任:原来我们都是这样地彼此错过。
《前任3》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它从两性从大城市的寂寞这个角度来切入,又启用“前任”这个敏感的话题,这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共鸣。为什么?这个年头,谁还没有几个前任,谁还没有几段忘不了的故事,谁又不是屈服于赤裸裸的现实之下!因此,看故事的人就成了故事中的人,自觉地把自我感情代入,这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我想,在电影院里啜泣的那些人大抵是此类。
或许,把这部影片当做一个纯粹的故事来看还是不错的,即使这部电影玩烂了很多套路,不过拿来消遣再看看别人痛苦的人生还是可以的。如果以此来当做某一时期的导向,大可不必,因为这部影片在某些程度上三观是有点问题的。首先,林佳离开孟云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复合要么分手。其实,分手才是必然的,复合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影片中两人彼此伤害找乐子然后又弄出了第三者第四者,一个等待了十年念念不忘终有回想,另一个通达内心世界了解最真实的他,现实中是很难同时遇见,可是身为第六代导演的田羽生就加大了这种偶然性,但是偶然性太强又造成了影片失去了批判现实的力度,过犹不及。简而言之,林佳其实就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娜拉,无论如何都是要重组自己的生活,要么回归要么毁灭。其次,影片中充满着大量的性文化的梗,这也造成了影片向低俗化迈进,《金瓶梅》是借性来批判,而影片中我却看不到强有力的批判,看到更多却是一种淫乱和随意,一种予取予夺的姿态,一种醉生梦死的荒唐。再次,影片过度地强化哲理性,通过孟云的内心独白,不断地想要给我们灌输一种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用感情讲哲理,可是有些事并非感情所能左右的,感情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再次,视角狭小,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吃饭、喝酒、聊天、肉欲,几乎都在室内进行,有点室内情景剧的模样,毫无生活气,该走心却没有走心,一昧地夸大给感官刺激。最后,也是最无法忍受的一点,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在强调前任的各种善意,却贬低了现时生活的风景,或许每个人心里都藏有一个忘不掉的人,所以在追念,所以在怀念,但是过分强调尤其让我不喜,因为影片作为一种媒介不应该来传播这种比较危险的思想。看完电影,身边人潮汹涌,各自行色匆匆,但更多的却是和身边的人提出分手,然后再跟前任联系,这不可悲吗?
或许,淡定的永远是淡定的,薄弱的也永远是薄弱的。我就作为一个淡定的看客,从头到尾以全能的视角来统观影片。现在冷静下来,也发现是自己已经将过去忘掉,曾经没有忘记却又假装忘记,现在是已经全然忘记没有一丝留念没有一丝怀念,连最起码的前任情怀都没有在存留。
提到情怀,我就来吐槽影片最大的卖弄情怀的点。星爷经典的《大话西游》,青年人基本上都是看过的,所以影片再一次炒了一次剩饭,将一碗已经翻炒无数次的剩饭继续添加食用油,再加上一点别的调料,比如西红柿、也比如老干妈豆豉,弄出一点新意来,所以就有了芒果和至尊宝的梗,原本毫不相关的事物就这样啼笑皆非地挂上了钩,究竟是剩饭好吃还是剧本难写,或许就只有编剧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