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原文知识:
这个片段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模型——行为方式模型。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导致我们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主观臆断。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主观臆断,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也就能顾随之而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在面对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观察事实,然后在脑中构思情节,也就是产生主观臆断,接下来产生感受和情绪,感受和情绪引发我们采取对应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反推法来找到自己的主观臆断,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主要通过反思来进行,所以这个方法叫做行为方式回顾法。
1.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我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2. 确定自己行为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情绪导致我产生这样的行为?
3.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样的想法让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4.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重新思考和审视事实,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和真正的事实区分开来。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想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A1:联系过往经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段时间里,感觉周遭的同事都在和你作对,感觉他们故意不配合你的工作,感觉上级领导对你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在公司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或者你还有其他特别消极的情绪,回想一下是什么样的场景,你的应对方式是什么。你脑海里总是重复的那一句话(主观臆断)?
A2:规划未来应用:
思考一下未来一个月或者一周时间里,你可能大概率会遇到哪些消极的情绪事件。请问使用I便签梳理的行为方式回顾法来帮助你,控制自己的想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作者:Sonanr
链接://www.greatytc.com/p/50794109367b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1:经验
2007年的一个晚上,老爸边喝酒边给我说我表弟很不懂事,平时见到他也不喊他,我本能地对他说的这些爱答不理的,觉得他说这些没得意思,就有一句无一句的回应着。他在那里越说越凶,说我今天都不应该给他XXX,我早都看不惯他了!!!我当时也冒火,立马与他争吵起来说,你看这个看不惯,哪个也看不惯,你看得惯哪个?……争吵到最后,他说你个吃里爬外的东西个人爬。于是我就气呼呼从家里走了……
用行为方式模型梳理此事
行为:
(1)爱答不理,(2)争吵,(3)离家出走。
感受:
(1)怕——怕撞他枪口上;
(2)怕——怕被表弟一家听见;
(3)委屈——不被尊重
想法:
(1)认为老爸一喝酒就话多,脾气大,容易骂人(有过这样的情形),于是他一喝酒就不想和他说话;
(2)老爸越说越大声,怕住我家隔壁表弟一家听到影响两家人关系;
(3)我是成年人了,你不能这样骂我。觉得不被尊重。
事实:
(1)老爸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表弟确实很少喊人;也许他并不是要表达对表弟的不满,只是再找一个话题,希望与我聊天;
(2)老爸越说越凶,越来越大声也许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或是对我表现出来的状态表示抗议;
(3)老爸说爬,也许他想表达的是,我不想再跟你吵下去了,个人走开点,我想一个静一静。
A2:应用
新一月开始了,有的同事可能会就他们上月的一些考核问题,来找我理论。
目标:避免与同事发生争吵,有效的交流考核问题
方法:运用行为方式回顾法修正主观臆断
1.关注行为:避免争吵
2. 确定感受:同事们也是相互尊重的,没有谁要为难
3. 分析想法:(1)同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2)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你愿意都是可以好好交流的;(3)没有谁愿意争对谁
4. 寻找事实:(1)也许同事只是想来了解清楚具体的情况;(2)也许同事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