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今天再看,仍然能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发生的故事,而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为数不多的被拐卖之后,重获自由的黑人。
看到今日黑人的自由,尤其是在中国颇受欢迎,谁能想到当年,黑人奴隶运动时的艰难。
重温当年影片,拍出了奴隶制下,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丑陋的一面,拍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映射出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的社会规律。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现今的社会现象,一些制度下,是否仍然存有某些遗憾。
影片开始,面对奴隶监工的呵斥,主人公是一副不屈服而又茫然的脸,从他的眼神里,我们看出了他对自己当时处境的不甘,他对昔日时光的眷恋,他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迷惘。
吃饭时,手中的盘子里,有几颗黑色的桑葚,所罗门倾斜盘子,桑葚的汁液顺流而下。
这个镜头在影片里,出现了不止一次。为什么?
在漆黑的夜晚,柴堆映照的火光上,有一个竹子制成的容器。所罗门把自己偷偷削尖的树枝放到竹筒里,在一张褶皱而又泛黄的纸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如果第一次,我们看不明白,当看完全篇,重新回头,再来一遍的时候,很多事便豁然开朗。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告诉我们,所罗门不断地为了写一封信而努力着。制造笔,寻找纸,研究可以替代墨水的液体。他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孤独奋战在夜深人静的火堆旁。
好像只有深夜的火光,才能照亮所罗门的生活,并赐予他心灵的守候之灯。
(二)
所罗门第一次被运上奴隶买卖的船只时,有个同伴的妻子在夜晚被人拉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女人要被叫去做什么,同伴无助地拉住了来人的手,渴望他们放了自己的妻子。结果一刀毙命,被扔进茫茫大海。
所罗门在第一次替奴隶主夫人买东西的路上,亲眼见到了处死奴隶的那一幕,让他当时不敢轻易逃跑。
他认识了奴隶主身边的白人阿姆斯比,知道了这个白人是自由人。阿姆斯比为了钱不惜放下身段来给奴隶主当监工,打算挣够了钱就离开。当时,所罗门受伤阿姆斯还会比对他百般照顾。
这个时候,所罗门以为自己的救星来了。
他把自己偷偷藏起来的所有钱,全都拿出来,希望阿姆斯比守口如瓶,能帮他送一封信。
阿姆斯比为了钱,答应了。
所罗门满心欢喜,小心翼翼地在黑暗里,拿削尖的树枝蘸上多年试验才配好墨水,取出一张褶皱泛黄的纸,写出了那封等待了很多年的信。
想要得到一张信纸,并且保存在身随时为这个机会而准备着,必然很艰难。
这张纸,就像所罗门的救命稻草一般,押着他对未来所有的赌注。
可是,所罗门没想到,在半夜,自己会被奴隶主拿着枪,从被中拖出来,盘问。
好在有惊无险,他如履薄冰地躲过这一劫。
深夜,悄无一人,寂寥无声。
所罗门点燃了那张意义非凡的信纸。
影片慢镜头,完整地拍出了一张纸,从一个角落的燃烧,到信中的字一个个消失,最后化为灰烬的过程。
这是一张天崩地裂的纸,它变成了黑暗中短暂的红色星火。
无穷无尽的黑夜里,那些红光,就像是所罗门的希望一般,燃烧的时候看到了,然后这个希望随着一张纸变成了整张通红的光。
随着信件的燃尽,希望的光芒越来越小,越来越弱,直至最后,在黑暗里,看不到任何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那一刻,看客的心好像跟着所罗门一起,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三)
但是,所罗门的伟大之处,便是从不对命运屈服,他要在这个处境里继续挣扎,寻找新的希望。
看着同为奴隶的黑人同胞不被尊重,被虐待,所罗门束手无策。
奴隶主把黑人奴隶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自己有权利处置自己任何的财产。有权利鞭笞,有权利买卖,有权利凌辱,有权利枪决。
黑人奴隶,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动物一般,除了干活好,其他一无是处。
母子分离,由不得他们。
所罗门本是一位自由的小提琴家,被欺骗拐卖之后,不承认自己是奴隶,便被抽打得体无完肤。
在双手双脚以及身躯都被铁链锁住的时候,所罗门为了活着,不得不委曲求全,承认自己不是自由人,是一名逃亡的奴隶。
前一夜,还在跟自认为大方慷慨的朋友饮酒狂欢,醒来时,已是那个昨日今日阴阳两隔的普莱特。
就像现实世界里,朋友,可能今天跟你把酒言欢,明天便为了利益,把你出卖。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人性的善恶是否有个尽头?
那一杯酒下肚,所罗门便开启了他长发十二年的奴隶生涯。
所罗门遇到的奴隶主,有真正喜欢他关心他,却无能力保全他的福特先生。有赏识他的才华,愿意让他凭着自己小提琴演奏的技艺获得报酬的特纳法官。与他纠纠缠最久的,却是看不惯他的艾普斯。
如果黑人奴隶遇到的都是像福特先生和特纳法官那样的奴隶主,他们还可以给予奴隶一点点的尊重和关爱。
可是,多数的奴隶主,都是像艾普斯那样,不拿奴隶当人看。
(四)
所罗门替主人找寻派茜,回来时被艾普斯误会他跟派茜讲话了。艾普斯追赶所罗门,手里拿着锋利的尖刀。
后来因为派茜去讨了一块肥皂,艾普斯找寻不到派茜,以为她逃跑了。真正见到的时候,见到她就想鞭笞。自己下不了手,让所罗门抽打。所罗门不从,艾普斯便拿枪指着他,并以其他奴隶的性命相威胁。
在绝对的权利面前,所罗门手里没有任何反抗的武器,他左右两难,在人性的夹缝中挣扎,终究逃不过一个仅仅是奴隶的身份。
强权面前,任何微弱的反抗都是徒劳。
派茜被艾普斯侵犯的夜晚,所罗门如果出来反抗,自己就会是曾经同伴的下场。
因为他无能为力,没有更好的选择和出路。
他多么渴望,自己从来没有遇见过那两个帮助自己找工作的白人,就不会有现在的一切遭遇。可是如今想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生活还在继续,为奴已经十二个年头。所罗门又遇到了一个可能救自己于水火的人:加拿大人巴斯。
巴斯知道所罗门的请求有多么可怕,但还是口头答应了为他送信。
巴斯走后,所罗门必然惶恐,他害怕巴斯会背叛他,那样自己面临的将会是无止境的黑暗。
影片再一次给了一个长长的特写,没有任何声音,只有所罗门不知是喜是悲的脸。
未来会怎样?他不知道。
但是所罗门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所有机会。
当时的所罗门,选择把自己的故事都告诉巴斯,那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希望,所罗门都要试一试。
正如他一开始所说:我不是为了生存,我是为了生活。
当其他奴隶还在为了生存疲于奔命的时候,所罗门在为了重获自由而东奔西跑。两者在一开始,好像仅仅是一个信念的区别,却终是靠着不同的信念支撑,有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没有任何报酬,仅仅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巴斯真的成了所罗门的救星。
所罗门走的时候,派茜叫住了他。他知道,派茜多么需要自己的帮助,可是,他真的爱莫能助。
在那个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能救得了自己,已经付出了他最大的代价。想要拯救别人,他真的无力承担。
所以,回去之后的所罗门,开始申诉曾经陷害自己的白人,申诉无果后,投入到了为黑人奴隶争取自由的演说里。
即便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举动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还是要为了同胞,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活以及生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定要有能看到诗和远方的勇气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