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中考试,又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提起复习课,好像很好上,但似乎又很难上。难在于复习课既要增大课堂容量,保证复习进度,又要面面俱到,不遗漏知识点;既要夯实基础,又要突破难点,让优等生吃饱。一节课40分钟能复习一个单元吗?怀着矛盾的心情,我整理出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复习教案。为了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我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设置成填空形式。
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的去读书,只读不写,就会眼高手低,背完一课,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填空,基础打牢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接着就是学以致用了,期中、期末、中招最青睐的试题派上了用场,把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好,孩子们循序渐进,做的非常投入。为了提高效率,这一部分练习题直接在课堂上批改,我展示了6B组4号同学(基础较差)的答案,同学们现场诊断,一让挑毛病,大家就都是火眼金睛,不会放过一丝错误,订正完答案立即进行下一课题的复习。同学们在做题中找到了自信,学习的热情很高,也顺利的在40分钟内完成了第三单元的复习,最后师生一起画出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把零碎的知识变得系统起来,好像一个个知识点变得有了生命,相互之间建立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由于黑板的面积有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最后布置了一个细化知识点、填充知识框架的课后任务。
备课时,自认为课堂环节设置的很紧凑,准备得很充分,但是下课后细细想来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有些同学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而没有按照自主复习的提示去认真读背教材,得不偿失。二、由于备课仓促,习题挑选的还不够精准,例如有两个习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同。三、同学们做题的速度快慢不一,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出现了优生做完没事干的情况。
我准备采取的改进措施有:一、加大课堂监管力度,提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必要性。二、认真备课,多做题,精选习题。三、习题设置要分层!分层!分层!能力提升题难度要到位,让后进生吃好,优等生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