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人性所必须的,但它的分寸往往不好掌握。
生活中,我们常常对友谊抱有极大的期望,总是希望友谊能够天长地久。殊不知,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向着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更新周围的环境。
对于那些真正的好朋友,我想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感觉他像空气一样,他存在,但是他不会干扰你。你并不常常想起,但是却能感觉到他无处不在,因为不思量自难忘,又何必常常联络呢。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的化的领域。
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生活。
我始终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的行成,不是刻意求得的,而且,再好的友谊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关系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对于那些太过张扬的感情我也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周国平说:“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
有人说:“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很快发现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
我以前读到这话很不以为然,现在才悟出了其中的辛酸。不过,交朋友贵在自然,用不着刻意追求。
曾经的朋友,虽然不再有联系,但是还是对彼存有惦记,内心始终希望对方过得好。
如果别人要走,即便再不舍,我们又怎么们阻止他去追求那些更好的东西呢。
就像一趟旅程,有起点也有终点,一段关系也常常如此。“当陪你的人要下车离开的时候,即使再不舍,也要学会心怀感激地挥手告别。”
对于人际关系,我想,“尊重他人,亲疏随缘”,大概就是最好的处事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