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接到师妹的求助,说是科研需要,希望我帮她找几个比较“钝感”的人选访谈。什么叫“钝感”呢?让我参考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呃,秉承严谨科研的精神,我想我还是先看看这本书,再推荐人选好些。
一个小时搞定,怎么说呢,首先觉得渡边这个家伙说好是个著名文学家呢,怎么会写如此随性的一本书?好像还蛮畅销的,我多年前就知道这本书,只是没看过。其次,这本书完全谈不上严谨,但有几分道理和趣味,茶余饭后,可以看看。最后,我发现我原来是个“钝感力”蛮可以的人呢,我想这个结论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大跌眼镜,说好的抑郁症患者呢,吼吼
此书全篇17章,大的逻辑两个层次,一个是通过案例介绍不同方面的钝感力;另外就是拥有不同方面钝感力的好处。从钝感力的角度来看,也是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上的,一个是身体上的。
心理方面
“钝感力”这个词乍一看就觉得和心理素质有关,翻译一下就是——“皮实”。通篇看来,在情绪领域的“钝感力”要分成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本身感知就比较迟钝,就像文中所说,ta们看似点头响应,但实际上完全没有注意对方说什么,或者没有听完全,那么肯定是什么都入不了心的;再者是反弹力很强,就是听到了,被打击了,但很短的时间就又可以重燃热情。我个人感觉,自从做了保险代理人之后,第二个层面的能力直线提升。
拥有这样心理能力的人,在工作、生活,乃至身体健康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文中举一个每天遭到主刀医师训斥的第一助手的案例,他每天面对各种挑剔、训斥都在唯唯诺诺的答应,但并没有影响动作和脑子,一边应答,一边观察老师的技巧,自己的技术也是突飞猛进,不管遭遇多么严重的训斥,他一下手术台依然和大家有说有笑。后来他成了一家医院的院长和董事,而且依然保持着这个风格,别人说任何话,他都是连连点头说“是”。所以,这位医生明显是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的,有选择的听,听后没有大影响。
除却工作方面,与他人关系上如果拥有这样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助于一些关系的维护。譬如,不会因为对方一句话就反应过度;不会因为对方的拒绝就放弃追求;不会因为一段关系的失意而放弃人生……但我个人想法哈,这种能力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发挥得太过也是蛮让人崩溃的,一边已经气到发疯,另一边不知所谓滴耸耸肩,想想也是够头疼的。
当然,最值得每个人都关注的点是,这种能力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很多人都知道渡边淳一是医生出身,他在这个领域的一些观点,并不仅仅是社会观察。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身体各项激素的分泌,包括血流顺畅与否,进而对健康有很大影响。最常见的是胃肠疾病,譬如胃溃疡等等与慢性压力直接相关,这是早有共识的;再者,癌症的罹患和康复都受个性影响很大。有观点说,癌症有家族遗传倾向,这在生物学领域也许有一定的证据支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神经敏感的父母往往不止自己患病风险高,他们也会培养出和他们一样敏感的孩子,进而也是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家母的健康放心很多,她的钝感力修为本喵暂未发现谁出其右。
身体方面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单纯的认为“钝感”就是心理方面的韧性,殊不知原来身体上的感觉差异也是非常明显。而且第一次意识到,我在这方面真是天赋秉异。
1. 感觉迟钝。
听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的敏锐程度人与人之间差别是非常大的。比如我家小赞赞就经常捏起我完全看不到的东西,奶声奶气告诉我“末末”…我家方老板也常常尝出味精味、香精味、糖精味…家母也常常端起我完全不敢触碰的,刚刚下蒸笼的碗碟…家师不吃草莓、猕猴桃和毛肚等等多毛、多点的东西,说是太丑…在这些方面的差别说起来无关痛痒,但在生活中影响蛮大的。像我这样味觉迟钝的人,从南吃到北,少有觉得难吃不能入口的东西,我一直都以为是家母惨绝人寰的厨艺蹂躏出来的“疤痕体质”,我常常挂在嘴边的是:熟就不错了。现在晓得,原来这是家母给我的天赋,我是真的尝不到他们觉得奇怪的味道,所以走遍大江南北都觉得四处有美食,也因此适应能力超凡。
2.睡眠能力。
家母是沾枕头就睡着的人,我差不多,而且是睡着很快,清醒也很快的人。我小时候认为这件事再正常不过,后来才知道,有人认床、认枕头、认被子……总之换地方很难睡,这直接导致他们无法适应频繁出差的工作;后来又知道,原来有人一生都没感受过很快睡着且一夜无梦的状态,而我很少做梦;再后来又发现,原来大家说早晨起不来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做不到,不仅仅是毅力和习惯问题。而这些和我相反的现象统统都是源自不够“迟钝”,对环境太敏感,对白天遇到的事情太敏感,对睡眠到清醒之间的痛苦太敏感。
3.肠胃钝感。
我有个同学是从来不吃路边摊的,自己做饭也是清清淡淡,说是会不舒服。我记得我小时候换了水,或者谁家饭菜不干净,我是会拉肚子的,现在完全不会,估计是吃多练出来了。我表姐就不能吃油腻,吃了烤串就会呕吐,但她有偏偏很喜欢,想想也是悲催得很。现在想想这方面大家差别很大的,比如很多人不能吃生冷,有些人却是嗜冷如命;比如很多人不能吃辣,有些人却是无辣不欢;比如很多人只能吃清淡,油盐重了就会各种不适。传说移民国外的国人最难过的一关就是“中国胃”,我想不止是味蕾无法餍足,脾胃也是无法消受“异国”风情。
4.女性天赋。
最后,渡边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女性这种“每月流血七天而不会死”的生物在这方面的能力。文中详细描写他亲自抢救一位流失至少1/2自身血量而不死的女病患。当时,他身边有经验的老护士长说:“教科书中说人流失1/3的血量就会死的说法其实只是男人,女人并不会。”
特别是成为母亲之后,女人对于疼痛、噪音、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等耐受度都是男性无法企及的。也许是自然界为了生物存续的必要,让女人看似柔弱,实际坚毅,让她们具备了在男人无法忍受的环境下怡然自得的能力。当然,这么说,不排除渡边淳一对女性的偏见,但至少说明一个人对自我社会定位的觉知会对其“钝感”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迟钝虽然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种缺陷,但也是种能力,更是人们面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盔甲”。在我看来,所谓“钝感力”其实每个人都有,但又每个人都缺乏。因为,每个人都有不能触碰的点,也都有无所谓的东西。比如,我对如此多的东西迟钝,但我的领域意识非常强,对于可能影响我固有生活的人或事,我的反应常常很极端,有人说,这叫“亲密恐惧”;有人吃穿用度看似不挑,但对羊肉品质要求极高;也有人看似万事都说好,但总有一点点的偏执,比如不吃面食和粥……
由此,我的个人建议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过人和猴子,自己不能忍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能忍,别人的逆鳞我们应该表示尊重,哪怕对于自己而言无所谓。求同存异吧,你以为的任何奇葩在某些角度看其实都是正常的,表大惊小怪……好吧,这也是一种“钝感”。还有,我们还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某些敏感本身并不一定是“品味”的体现,平常心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