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芝,我是犯过错误的人。
犯过错误,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
我这个人注定要在这劳动一辈子。
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
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这么信任,和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 。
明天,我跟你一道去放马
傻姑娘,汉民哪有女的去放马?
我就要去!我化妆成男的!
一去十来天,连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
牛奶没有,面包也没有,我们拿什么来喂他?
不要难过,不要哭,会有的,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我知道你舍不得你的那些小学校里那些孩子们,你舍不得老乡们,舍不得郭子、董大爷,还有你也舍不得它(看着中国地图)……你天天趴在墙上看地图,你可以把它摘下来装在包里带走,可那是空的,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在我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生活,毕竟是美好的,大自然和劳动,给了我许多课堂里得不到的东西。就在这质朴而又平实的劳动中,我的心上激起了一种美好的感情,……我好想融化在这群质朴的人中。过去的一切渐渐地变成了一场模糊的梦……
有时候感情是信念的基础,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影片最后一组镜头,:天苍苍,野茫茫,丈夫、妻子和儿子,越走越近,拥抱在一起,身后是一轮红日……这样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亲情到爱情到家国情怀,人们的质朴善良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如今的人们忙碌的寻找着地位,财富,荣誉,较量着手段和脑力,人与人的真情交流显得苍白无力,幸福感和知足感被欲望和空虚所替代,坚定和毅力被浮澡和诱惑所打跨,人们太容易被五颜六色迷乱了眼睛,这部影片把人带到了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叫我们重新去寻找幸福生活的必要元素。
一碗粥,两个人分。我给你我的筷子,你用我的勺子,你为我点灯,我为你缝衣,你不嫌我丑,我不嫌你贫,影片中秀芝和灵均诠释了爱情真正的烟火味儿,秀芝一句“我的命好,因为我遇到了好人“即使灵均被打成了右派,她也不在乎,这种信任真的弥足珍贵。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父母,昨天早上一进厨房去,我就看见母亲在案板那头和面烙饼,父亲在灶火台边蹲着认真的烧火,两个人如左右手般熟练的做着最平常的事,也正如此,他们将这个家操持的尽然有序,小到做一顿饭,大到布修房屋,处处看得见是他俩搭手做过来的活儿,母亲愿意上墙头为父亲接那一块砖瓦,父亲也愿意俯身为母亲烧那一把灶柴,虽然母亲也有时嫌弃父亲抽烟,但听得出来,她还是很依赖这个男人的,两个人在几十年的共同劳动中由陌生人磨炼成了亲人。
再说电影,为了让这个弃儿好好活下去,邻里处处关心他,或者是两碗饭,或者是一袋米,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老郭头说的:“老右,你要老婆不要?”“你准备准备,今天晚上就洞房花烛夜。”简单,淳朴,真实。就算是喝白开水,也要请大家喝喜酒。大伙儿凑了23块5毛钱作为结婚礼,有一个大娘送了一口够两个人吃饭的锅,也有人送了粮票布票,这,就是人间真情,礼轻情义重。
影中的秀芝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孩子听说老右平反拿了500块,高兴地说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右!灵均听了肯定是十分生气,但秀芝就心平气和地教育他“孩子,不是自己努力挣来的钱,咱一个子儿也不要。”钱,只有咱们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才心里安逸。像我买盐,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换来的呀,对不对?我买辣子,我知道那是我割稻子赚来的。我给你买小人书,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呢。不是我们自己的钱,一个也不要,这叫志气。一个有骨气和睿智的女人,培养的是有志气的孩子,她不想让她的儿子成为不劳而获的人,而是懂得价值获取的等值交换,让他成为一个能吃苦,靠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有用之才。
灵均平反了,秀芝说“我跟他结婚的那天起,我就给他平反了。”
灵均当小学教师了,秀芝说,“在我心里,他还是那个许灵均。”
不论灵均是牧马人,是老右,还是教师,抑或是美国某亿万富翁的儿子,秀芝拥有天生的一颗心一双眼,能将一切外物剥除,看到灵均一颗金子一般的心,于是她也把自己的心拔给了他,这比什么都贵重。多么可贵的“天赋”,多么可爱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是有多真实,有多淳朴,”秀芝自己砌砖用力之狠,秀芝养鸡鸭鸟兔动作之从容,秀芝生孩子教之有方,邻居也不住赞叹“秀芝真是养什么成什么!”
都说一个好女人旺三代,秀芝便是如此,母亲也是如此,记得小时候,父亲不在家中,爷爷奶奶也不帮母亲,家里的农活全落在母亲一个人头上,她犁过地,也码过麦垛,捆过豆笼,也修过庄子,拉过装满粮食的架子车,也碾过场,她干过所有女人干过的活,当然也干完了该由男人干的活,我那时候觉得她是这个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但现在想想她只不过是拼上了命在干活,她也只不过是个单薄的女人罢了。不过母亲也终究用她的努力换来了好生活,为了父亲,为了我们三,她做到了一个传统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好母亲。
说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一个朋友,她自嫁过去婆家,就养尊处优,早上睡个十一点起床,从不做家务,也从不在家开灶,一家人就这样,从不一起吃饭,三三两两,搭伙去外面凑活,可能也有人觉得这是她的福分,可我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她没让那个家有生气和温度,这哪儿像一个家啊,我认为灵均后来之所以没有选择去美国,爱国情怀是一方面,那群孩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秀芝为他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不论走到哪只要想到他那个三口之家嘴角都会上扬,心都会热乎,这,才是家的意义。
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中看到这样暖心的电影,确实是供人休憩心灵的驿站,影片将细节把控的淋漓精致,讲的都是吃饭睡觉的小事,好像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而正是这些细节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拿捏得很真实,《牧马人》中的情感简单,但是却真挚,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不是演出来的,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