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子恺的书,看他的画,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今天在地铁上捧卷阅读,竟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忽然特别想自己也尝试着做一做有声书,我想对于这样清澈的文字,应该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今天进入第一部分——豁然开朗。先附上书中开篇的插画,以及题词。
我看着这画,竟呆了许久,亭子、荷塘、微风、莲蓬,就像自己正坐在那亭中望景一般。
今天读的两篇文章,名曰《渐》和《大帐簿》。
“渐”的本质是时间,它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无从把握。我觉得书中有个例子极为贴切的说明了“渐”的作用。一个农夫抱着日渐茁壮的牛跳沟回家,其实牛每天都在长大,可农夫却毫无察觉,似乎并不觉得日渐吃力,而误认为其恒久不变。然而,当他忽然因一日有事而中断了这一例行公事后,便再也无法抱得动了。
还令我颇为动容的是,作者说,一般人对时间的悟性大概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因为人们可以暂别自己的安乐而让座与老弱者,而在百年人生中,这样明达之人少之又少,大概若是只有搭船乘车的寿命之时,会谦让、和平很多。想想也确实如此,是不是拥有的时间长了,我们就反而不懂得珍惜当下,而被很多事情所迷惑,最终失了本心。
一到静僻的地方,孤独的时候,最是夜间,它们(疑惑或悲哀)又全部浮出在我的心头了。
丰子恺说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这种疑惑或悲哀对他的袭击力就越大。也许,能写出比《四库全书》还厚的大帐簿也未可知。然而这些又算什么呢?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所占的地位也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这样想着,也就不再疑虑和悲哀了。
我开始没有看得太明白,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忽然就想到了我的一位恩师,他是我跟随了十年有余的手风琴老师,现在已年过六十,也很少再带学生,社交活动也逐渐减少。我每年都会去看望他,每次都要滔滔不绝地聊上三四个小时。有一段时间,我觉得他不快乐,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类似这样的疑虑与悲哀越积越多,无从释放。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东西让人产生了一些无力感,无从改善,也不能认同,那又能怎样呢?我想,可能多愁善感的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我们终于释然,应该就是书中说的找到了宇宙间的那本大账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