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作为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载体,在生命的存续和变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体内水量充沛则生命力旺盛,反之则衰退。水量、水质以及水的时空分异构成水环境。水环境良好则生态环境美好,水环境不稳定则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差则生态环境恶劣。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应牢牢把握以“水”为主线的技术思路,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规划设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
流域是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指河流发源地与河口断面之间由降水流向的分界线所包围的集雨面积或受水面积,是由水资源流向特性决定的一个自然水系,流向性、整体性、外部性和时空分异性是其主要特性,在自然地理方面有着频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区域。
1 掌握流域含水系统现状,打牢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基础
流域生态环境美好如同一个人玉貌花容,气宇轩昂。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流域生态环境,首先需要系统的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调查工作,查明自然资源“家底”,整装摸清“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明晰生物(“肤发”)赖以存在的土壤(“肌肉”)“本底”,掌握区域生态与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基础条件(“筋骨”)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筋骨”、“肌肉”健美行动而非表面粉饰制订“肤发”美容规划,由“气血”系统自内而外散发健康之美。最后,实施规划,并加强监测进行维护保养。而流域含水系统正是这一“气血”系统,制订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当以“水”为主线。
掌握流域含水系统现状是制订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流域含水系统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水含水系统。流域含水系统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径流、蒸散发排泄。
2 以“水”为主线制订流域整治规划
在系统掌握流域生态环境背景的情况下,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流域最大生态功能,实现生态效益最佳。需要根据规划设计计算生态需水量,调配利用好水资源;控制生态水位,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宜性;建立水位、水量、水质动态监测网,调控保持流域水均衡。
3 实施生态工程统筹流域综合治理
根据范志平等在《生态工程模式与构建技术》中的总结,流域生态工程可分为坡面水土保持、河流生态缓冲带构建与面源污染防控、河道生态整治、湖库生态修复、河口生态防护等。
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在水土保持。根据沟谷侵蚀发育阶段,采用打坝淤地、背坡插柳、谷坊工程、造林种草等措施控制沟谷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工程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道路路面修建与人工防渗集流场、集雨灌溉系统建设相结合,集约利用资源;控制化肥农药流失、规范畜禽养殖、防治生活污染,改变流域下垫面性质,采用纳控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氧化塘技术、土壤改良剂技术、前置库技术等生态工程措施,减少氮、磷、有机质流失,综合利用资源。采用天然石材、木材、透水砖、多孔渗透性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河流生态缓冲带生态护岸,搭建水陆生态系统交互桥梁,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自然相互转化、水土与生物相互涵养,实现生态工程与环境生态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