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把一个人跟他人区别开来 ,但是创造一个人的 ,则是他跟别人的关系 。
---马丁 ·布柏 ( M a r t i n B u b e r )
今天来聊聊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效应: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一般是指人在被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但是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在人际关系中的隐喻。
先从这个效应的名字起源说起: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是一个神话中的雕像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者心中那个完美的另一半。在生活中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我们没有雕刻刀。但是我们用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断塑造着他人。反过来,我们也不断被他人塑造者。
每个人是自己人生戏剧的导演,邀请别人来演出,自己也去别人的戏中参演。某个角色在我们心中剧本早已写好,当碰到合适的人,我们邀请他们来出演。
我很喜欢上面的隐喻,让我们顺着这个隐喻出发,从一个舞台的过程,聊聊人际关系的形成。
构建我们自己的剧本
每个人都被自己独一无二的基因和后天生活的环境所塑造。所以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有着自己待人待事的方法。在遇到每个人之前,我们大脑中就已构建好了“剧本”。但是这里说的“剧本”其实并没有设置好细节,甚至连这个剧本里面的演员是谁都不知道。那么这个剧本中写是什么?剧本的主题是我们的期望,这里具体的期望因人而异。我们跟某个朋友在一起时,情感感受和自我表达上的微妙差异是那段关系中所独有的(即不同的剧本)。剧本准备好了,我们接下来需要找人出演。
邀请他人出演
当我们初次遇到一个人时 ,我们搜寻最微妙的线索。看对方是否能胜任我们剧本中的某个角色 (此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 )。我们想知道对方 “是”什么样的人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我们可能会从这个人身上唤起什么?比如,是兴趣和热忱还是轻蔑和拒绝 。一旦两个人开始持续性的交流。我们就成功的邀请他来到两个人的舞台进行演出。我们就会按照自己预设的结果给予对方相应的语言,相应的行为。而参与我们这场演出的人,接下来会逐渐被我们所影响。举一个心理学实验(1968年罗伯特·罗森塔尔博士与Jacobson博士所完成):他们给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中将会飞跃成长。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因此,他们智商不见得比其余学生还高。随后的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事实跟其余学生的智商一样)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在这个例子中,老师的剧本已经写好,邀请学生来出演。后来的持续接触过程中,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感情投入(可能是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复习资料等),学生的成绩仿佛就按照剧本写好的那样,表现出成绩的差异性。以上说明了我们设置好剧本后我们的表演对他人的影响,除了我们的影响之外,他人也会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
他人接受角色
被邀请者很多时候会逐渐接受自己出演的角色。我们给他人贴的品性标签,部分地构建了他人 。上面的案例中,一方面老师按照自己的剧本给每个人打造好了相应的”人设“。被打上标签的每个同学,也会慢慢的接受别人设计的角色。就像被认为是智商高的同学,在老师的剧本的暗示下,会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不断努力。而被认为是智商低的同学,有可能会逃避学习。不是只有我们能设计剧本,我们邀请别人参与的同时,其实也不自觉地进入了他人的舞台。
我们参与别人的剧本
所以以上路径的完整版变成了:相遇的两人有着各自的剧本,两人剧本之间不断磨合,最终各自在对方的剧中进行扮演。与此同时定义好了各自的角色性格。即便我们认识到自己身在不合适的剧本之中也会演下去 ,为什么?我们害怕一旦不按照他人的需要演出 ,我们会不再因他们而存在 。最可怕的恐惧不是受到伤害 ,而是剧本中消失 。就像是我们在自己所爱的人的生活中不再有任何意义 。为了避免如此 ,人们竭尽全力,忍受各种苦难 。也是为什么有些家庭暴力中,宁可忍受虐待而不可不存在 。
我们在塑造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被他人所塑造。
我们渴求什么,就得到什么
最终,自己和他人互相纠缠,互相构建。当我们真的需要一位老师的时候 ,老师就会出现 。当我们真的需要情人,朋友或者劲敌时 ,他们也会一一出现 。如果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救世主 ,那么我们发现并创造一个似乎需要保护和拯救的人。如果我们希望被降服 ,那么我们在他人之中创造(发现)独裁者 。只有匹配 ,互相认可才能给对方赋予意义 ,一段关系才能逐渐形成 。
关系在被发现中创建 ,在创建中被发现 。
白叔说
人类之所以会进化为今天最成功的的生物,靠的是集体,靠的是互相之间的帮助和扶持。所以我们的性格和生活都和他人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活。
有时候我们的某些方面连我们自己都不了解 ,别人却可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无意识协定的)角色,可能会不允许他们告诉我们这些 。我们最亲近的人最可能知道我们的缺点,但最爱我们的人最不可能跟我们说起这些 。更有甚者 ,爱我们的人会静静地为我们弥补不足,掩盖我们的过失。如果他们做得天衣无缝 ,我们也就可能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因为,我们是:
彼此戏剧中的角色 ,是两方的需要和欲望的复杂混合体 。
这就是关系如此激动人心 ,如此必不可少 ,并且通常如此困难的原因 。完成于2020年1月13日00:34。参考资料:《皮格马利翁效应》(Playing Pygmalion:How People Create One Another)----朱瑟琳·乔塞尔森,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公众号《白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