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看过一个民国时期的小故事,说是有个文人家的女主人做的萝卜排骨汤很是好喝,因此隔三差五好友们都会在他家相聚。大家除了聊天闲谈磨时间,就是为了蹭喝一碗女主人做的汤,而女主人每次都不负众望,能炖出一锅咸淡适宜,香味浓郁而不腻,口齿留香味细长,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的排骨汤。
那天又来了一拨好友,其中就有一个精通美食的朋友。天南海北的聊,终于磨到饭点,蹭到了女主人做的汤。照例,客人们开始夸赞个不停。这家主人向这位“美食专家”问道:“你是专家,我太太的汤你觉得做的如何呢?”
这位朋友说,“真的很棒啊!”
“你觉得秘诀何在呢?”
“呃,这个我说不好。”
这时女主人也过来了:“说说吧,点评一下”。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这位朋友挨不过去,于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秘诀就是要多放排骨,少放萝卜了”。
大家哄堂大笑。
而女主人顾左右而言其他。
其实,他的分析是对的。
女主人做好这道菜的秘诀,就是多放排骨,原料的使用决定了这个汤味的浓淡。当然女主人必有她对这道汤独到的理解和独特的技艺。
但无疑,这位朋友也道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抗战时期,经济困难,虽让都是些文人雅士,但也被迫流离在逃亡的路上。一顿多放排骨的排骨汤,就是一顿让人口口相传,难以忘怀的美餐。
上次一个朋友邀我上他家吃饭,那是一顿简约而又不失丰盛的晚餐。说简约是因为,饭菜并无生猛海鲜或什么技艺超群的高档菜肴。说丰盛是因为,朋友的媳妇硬是把它烹调出一桌荤素搭配,味道鲜美的家宴。
当然我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那晚吃过的红烧肉。从外观上看,那天的红烧肉颜色酱红,肉皮上的汤汁还微微发着亮色,肥瘦相间的五花被切成大小一致,形状规则的方块。用筷子轻轻戳过去,松软的肉质微微都颤抖,香味开始迷漫出来,夹在筷子上迅速送进嘴里,用舌尖触碰,肉质绵软,入口即化,浓郁的肉香味在融化,在舌尖的每一个味蕾上跳动,触动着神经。
红烧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一道菜,无论家里还是饭店,无论居家还是宴请,习以为常。而今天这个肉无论口感,还是味道却都让我大为赞叹。
惊讶不已间问女主人,这肉是怎么做的,为何味道如此特别。
他媳妇还没开口,轮着朋友在那开始滔滔不绝了,如何选料,如何放料,讲了好半天,我点点头,总觉得没讲到点子上。
中国菜的奥妙就是一菜百做,千人千味,虽然技法用料都基本一样,但因时、因地、因人,菜肴在烹制手法和配料搭配甚至调料使用上都会略有不同。因此才衍生出数以千万计的精美菜肴,和无法计数的各种口味。
我还是不甘心,追问朋友的媳妇。
她才说,听他胡说呢,他就洗了个菜,其余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哈哈哈哈,她嘟着嘴,对朋友颇为不满。
“奥,确实辛苦啊。满桌子的菜都是美味佳肴,我最喜欢这道红烧肉,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呢?”
“砂锅,细火,慢炖,就行了,我从3点钟开始炖上的。”
噢,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红烧肉做法大抵都是一样的,然南北略有不同。南方叫做东坡肉,口味偏甜,北方就是我们常吃的红烧肉,口味相较于南方而言,略咸。但都得突出肉质绵软,汤汁浓郁,香味悠长。
苏东坡曾做《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到了味自美……”
东坡是个富有生活情调的人,做肉的诀窍都在这呢:小火,少水,时间足。以此法烹制必然是,肉烂,味浓,回味长。
因此说红烧肉是一道功夫菜,时间给够了,味道自然醇厚绵软。功夫在这里指的是时间。
这两道菜都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排骨汤味浓好喝的秘诀,在于多放排骨。好比我们人生的盛器有限,装得正能量多了,幸福的浓度自然就高了。生活中如果多一些奋斗、进取、感恩与快乐,必然充满幸福。提高人生的纯度,请不要用不快稀释你的人生。
红烧肉软绵悠长的秘诀,在于给足时间。好比我们人生的诸多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细火慢炖,功到自然成。人生中如果多一些耐心、定力、坚持和执著,必然取得成功。相信坚守的力量,请不要让漂浮和躁动打乱你的生活。
纯度和时间,我想都会使我们的人生滋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