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抓周儿”风俗由来已久,大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孩子刚长到一岁,大人们就在他们面前摆上印章、书籍、纸笔、算盘、糖葫芦、拨浪鼓之类的一堆东西,然后作围观看猴之状。孩子于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抓完东西之后,大人们对着孩子抓到的东西开始念念有词,并通过严谨的民间科学来认真预测他们的未来。
小孩先抓了印章,长大就当王侯将相;先抓了文具,以后注定状元之材;先抓了算盘,将来必是腰缠万贯。如果是女孩,还要加摆铲勺、剪刀、针线之类,先抓这些,长大之后就会心灵手巧,能做一家之主。小孩先抓了零食、玩具,那就是吃货和玩家,大人们是这么想的,但是不能这么说,讨个口彩“孩子长大之后,必定不愁吃喝,落得个逍遥自在”。
这是民间习俗,当不得真,毕竟一岁的小屁孩连拉屎撒尿都得让人伺候,哪里还谈得起什么宏伟志向?可是这事儿也颇为好玩,所以到现在依然流传甚广。
咱们先来看看富贵人家,他们有钱,讲究,“抓周儿”礼也最正宗。贾宝玉同学家,那可是锦衣玉食、挥金如土的大家族,但也不能免俗。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曹老爷子就提到了宝玉“抓周儿”,只是结果有些荒唐,差点把他爹贾政气了个半死。
原文在此:
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文言文不好理解,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贾宝玉家那可是富豪中的战斗机,奇珍异宝,应有尽有。所以在宝玉“抓周儿”的时候,贾政同志肯定摆了不少好东西,由于数量过于繁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宝玉是男孩子,贾政肯定是喜欢让他当官,所以正前方应该是黄金印章;之后便是精装限量版四书五经,贾政喜欢宝玉读书考取功名;再往后就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文房四宝,读书人肯定要用到这些;再再往后是算盘、钱币、账册之类的东西,那时候读书人大多清高孤傲,见不得铜臭之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宝玉家里不缺钱;最后肯定是吃食、玩具、首饰、花朵和胭脂,贾政把这些摆得很靠后,在他眼里这些都是不成器的东西,男人迷上这些,就会堕落,就会腐烂,就会身败名裂……
宝玉何许人也,天生就喜欢女人的主儿,直奔胭脂水粉而去,所以贾政很是失望,当时就拂袖而去,并骂他“什么玩意儿,将来肯定是酒囊饭袋外加好色之徒。”
这就是宝玉“抓周儿”,虽然迷信,但也道尽了他的一生。这些都是曹老爷子写的,我们无法深究,老爷子已经入土很久了,咱们就不再骚扰人家,且让他好好安息。
2
普通人家的“抓周儿”就没那么气派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跟宝玉没法比。可是我爹我娘依旧疼我,周岁的时候,他们也在床上摆了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估计有糖果、窝头、算盘、还有本不知名的破杂志。我也争气,绕过糖果、推开窝头,压根就没理会算盘,美滋滋地抱起了那本破杂志。
这个举动把我爹娘高兴地不得了,嗓门立刻提高了八度,“咱家这是要出秀才啊”!
我当时也就刚会爬,根本不会表达自己,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告诉爹娘,我选那本杂志是因为封面上有个性感丰满的绝色女子,所以我爹老说我是“媳妇儿迷”是非常有道理的。
后来,外甥和外甥闺女“抓周儿”的时候,都抓了糖块和窝头,不对,这时候生活条件好了,窝头改面包了。反正他们两个抓的,都是吃的。当爹娘的没说什么,但肯定有些小失落,一个劲儿在寻思“这些孩子们长大了难不成都是吃货?”
事实证明,父母们的判断是极为正确的。
他们还很小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去逛超市,每次都弄来一大堆好吃的,我们一起吃得油光满面、欢乐无边。他们现在基本上不跟我要东西了,倒不是胃口不好,而是物质生活太丰裕了,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外甥和外甥女才上四五年级,体重已经飙升到八十多斤,十足地营养过剩,这都是“抓周儿”时候抓到糖果和面包惹的祸。
再后来到了我儿子“抓周儿”,他和我小时候一样,也抓了书,这让我着实兴奋了好长一阵子,可是又后悔了,这个时代读书好像没什么用,“造导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
弟妹家孩子“抓周儿”的时候颇为好笑,那简直就是集体作弊,一点都不严谨。记得那时候,也是摆了“老三样”东西:算盘、书籍和糖果。起初这些物品是这样放置的,基本就是绕着孩子转一圈儿的走位,而且糖果放在了最前面,这直接导致那孩子伸手就要去抓糖果。
他娘一看不干了,立马说道这样子不行,得换一种方式。于是把物品摆放方式完全调换,直着放,最前面是书本,然后是算盘,最后是糖果。可是这孩子白白胖胖,跟小猪似的,探着身子就要往糖果那里去,哪知孩子他娘一把摁住,直接扑在了书本上。
于是乎,孩子他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嗨了整整一个上午。我倒觉得选择糖果和面包没有什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虽然我更喜欢自家孩子选择书本做秀才。
3
最让我感动的“抓周儿”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遍地都是、无缝不钻,几乎糟践了所有中国家长和孩子的一生。
那天朋友在群里分享了一位父亲的生活点滴,其中就提到了“抓周儿”。事情大致是这样子的,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这位父亲把她把放在床上,周围还是摆了类似糖果、书本、计算器、布娃娃之类的东西。
孩子惊恐地睁着大眼睛,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伤脑筋、自己哄着自己玩的游戏。她看都没看这些东西,奔着父亲就来了。
大人们不过意,又把她放回原位。这个父亲跟我弟妹一样,也认为是摆放东西的位置不对,于是乎赶紧把东西由包围圈变成了一字长蛇阵,而且把书本放在了最前面。一家人指着床上的东西,不住地言传身教,示意孩子用手去拿。
孩子看了看大家,眼睛里满是疑惑,颤悠悠地连爬带走地向父亲奔了过来,依旧没有碰这些东西。
大人们觉得这样子是不行的,总得让孩子做出选择吧,就又把她放回原地。同时变换了下阵型,一字长蛇阵又变成了包围圈,这样子孩子拿起东西来更方便。大人们直勾勾地看着孩子,眼神里满是祈求,“孩子,行行好,好歹选一个吧,总不能两手空空啊,你要做人生的赢家啊!”
孩子乐呵呵地看着大人们,眼神里满是欢喜,那笑容纯净极了,就像掉落人间的天使。她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还是没有理那些东西,在快到父亲身边的时候,张开了双臂,一下就扑了过来。
那是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女儿面前热泪盈眶。他终于感悟到:“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简单,其实自己也是孩子的一种选择。很显然,这个选择比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要宝贵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