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孩出生到现在的五岁,我经历过从他一个月生病两三次到现在两三个月生一次小病(小病是指一些平常的小感冒,一般不吃药,最多2-3天自己就好了。),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理解了“三分饥和寒”。
例子
小孩从六个月开始,出生自带的免疫能力消失了,开始用自己的免疫能力了。人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适当的生病就是必要的。所以,那个时候,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虽是这样说,但是当妈的还是焦心。
那个时候不管是小病还是大病,一生病就去看医生(也可能是大人也还没有适应:“要想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适当生病是正常的”这个过程),觉得找到医生就放心了;家里姥姥以前是医生,退休很久了,一些小的、适用的建议我们也采纳;姥姥建议吃中药,中药虽然见效慢,但是对身体的副作用比西药小,于是就一直看中医,吃中药;
所以,每次生病就去看医生,感觉孩子生病只要交给医生就放心了;还这样洋洋得意了一段时间,每次只要生病吃这位医生开的药,一吃就好;
稍微大点后,又觉得每次一生病就去看医生,一生病就去吃药,老是吃药对身体也不好,那有没有其他什么办法能让他少吃药呢?常听说适当的锻炼和适当的饥寒能够增加小孩的抵抗力。
于是,就安排孩子每天出去玩,不管是和其他小朋友到处跑,还是自己滑滑板车或骑自行车,只要保证他每天都要运动;在衣着方面,根据这段时间的天气和当天的气温,合适地添减衣物,最主要的是保护好背心和胸口,四肢稍微要凉一点;饮食方面,只要他说不吃了,基本就不勉强他吃,除了正常的三餐和水果,不吃其他东西;
用这种方式让我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慢慢变得健康,现在基本都很少生病,就算是生了病都能很快地好起来;
反思
三分饥和寒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当处于稍微寒冷和稍微饥饿的环境下,这种“稍微寒冷和稍微饥饿的环境”就是一种信息,告诉我们的身体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为了要适应这种环境,身体内部开始启动防御功能:把这种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让各个器官调节到适应这种环境的能力;
稍微寒冷:系统会把这种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身体内部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就会消耗更多地脂肪,提供更多地热量来维持整个身体的平衡;
稍微饥饿:饥饿的信号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胃会更好地分解食物,小肠会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肠更好地把不用地废弃物排泄掉,保证整个身体处于一个良好地状态,确保人体能适应这种环境;
在这种环境的下,身体每次都会为适应这种环境发展出“过度适应的”能力,几次的累计下来,当比这还要恶劣的环境来临时,身体已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和恢复;所以,当在比这个还要恶劣一点的环境下生病了,身体都能很好地恢复,这个就是为什么保持“三分饥和寒”能让小孩身体更健康;
启发
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不能忽略我们人体本身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在生活中有意地提供一些压力来训练提高它们,其要点是做“减法”:
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会让我们的自身发展地更好、更好地适应,所以,在小孩的成长的过程中,不是给他加法,而是做减法:
吃少点——身体会尽可能地吸收有用的东西,尽可能把有用的东西提供给需要的器官,保证它最基本的运作;器官会尽可能地把有用的东西利用起来保证其最有效的功能;
穿少点——身体会尽可能地消耗一些不必要且能提供热量的物质来提供热量,保证身体的温度;身体也会发展出很好地机能来应对这种环境;
书少点——会从各个方面来把这本书的内容吸收掉,不仅包含大纲、细节、形容词、表达方式等,还包括跳出作者的范围来思考有没有更准确的方式;
作业少点——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或方法来掌握这个知识点;更准确地说是如何把这个知识点灵活运用来解决问题;
压力少点——训练自己如何把“压力环境”转化成是一种信号,一种“自己在这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的信号,找最根本的问题解决;
所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给提供“减法思维”,是我从“三分饥和寒”的道理中延伸出的,觉得也是最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