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的5重境界
1,舍得为孩子花钱:对身体健康、学习有帮助的,能够开拓视野,这个钱一定要花
2,肯花时间陪孩子:高质量陪伴,每天至少抽出30~60分钟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状况,为孩子讲讲故事……
3,有教育目标: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健康,快乐,自信,善良,独立(思想独立,经济独立,能自我管理)
4,提升自己,言传身教,学会讲故事。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阅读等),胜过家财万贯。作为家长,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为孩子做好榜样。
5,让孩子成为自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目标和愿望的工具,他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通过引导、陪伴、支持帮助孩子成为自己。
二,家长的三种角度
1,前面: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耐心倾听,鼓励他、赞美他,给他信心和力量。
2,左右: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耐心倾听,做孩子的朋友。
3,后面:支持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给他信心和力量。
三、多鼓励,多赞美,多肯定。
1,不当的表扬方式会适得其反,害了孩子。避免空洞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很有天赋!”……要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2,表扬一定要具体,通过正确的表扬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建立起自信。向大家推荐描述式赞美:描述事实+挖掘正面意义+情感表达。如“宝贝,你今天自己把书包收拾整齐了,很好,你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了,妈妈很开心,为你点赞!”再如在电梯里孩子向老人问好,这个时候可这样鼓励,“妈妈看到你刚才向奶奶问好,说明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妈妈为你感到开心,向你学习!”
3,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批评。
情绪+事件+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责罚+保全孩子价值+希望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批评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要帮助孩子成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贴标签,就事论事,告诉他错在哪?如何改正?
如:“你上课没认真听讲,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是要被批评的,不过我相信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希望你吸取教训,努力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