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的节点:在功能测试时,我们需要等待前端与后端都开发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界面的功能测试,接口测试则只需要在后端开发完成,即可进行接口测试,如下图表示:
接口测试的节点.png
学习路径.png
接口测试的流程:
image.png
URL基础知识
URL定义:互联网上标准的地址,一般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组成:协议://hostname[:port]/path/[?查询参数1&查询参数2]
image.png
HTTP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请求与响应的应用层协议
作用:规定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递规范,是二指共同遵守的协议
HTTP协议的组成:
- HTTP请求,定义请求数据格式,包含
请求行:
请求头
请求体
- HTTP响应,定义响应数据格式,包含
状态行
响应头
响应体
request中常用的方法:
def get(url,params=None,**kwargs):
def post(url, data=None, json=None,**kwargs):
def put(url, data=None,**kwargs):
def delete(url,**kwargs):1
def request(method,url,**kwargs): # 这个是前面四个方法统一调用的方法
def session(): # 会话,web项目中从登陆和退出就是一个回话。
# session对象的request方法
def request(self, method, url,
params=None,data=None,headers=None,cookies=None,files=Noneauth=None,timeout=None,
allow redirects=True,proxies=Nchooks=llone,stream=None,verify=None,cert-None,json=None)
http状态码:
接口规范
接口规范的作用:让前端开发与后端接口开发人员更好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常见的接口规范:
-
传统接口风格:增删改查只使用两种请求方式,一般为get和post,url能看出操作动作,成功的响应码都是200
-
restful接口风格:增删改查采用不同的请求方式,url只能看到操作对象,不能看出操作动作,成功状态码各自对应,分门别类的接口风格
两个风格的接口做对比如下:
说明:在接口测试中,我们优先按照业务流程做测试,后续在做单个模块的核新功能的接口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