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一阶段的一些总结。
又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天气逐渐凉爽,甚至有了冬天的感觉,这是入秋的寒意。自古悲秋多离别,如今也是一样。
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这一篇文字,我首先想到的是赵雷的《阿刁》,“命运多舛,痴迷淡然”。在我很浅薄的二十多年生命里,这一年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坎坷的一年了,可以这么说。
距离上一次打开Pages潦草写写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是在离开桂林的火车上,大概三十个小时的绿皮硬卧。在中铺窝着的我一宿没睡,对往事有些不能释怀,对离别很是动容,《2017-2022》那些话算是正经对上一个学生时代的深沉告别,从那之后就停止了「壹个逗号」的更新,这个记录了我们从大二开始陈痛呻吟的公众号也随着毕业与大家告别。
桂林作为毕业旅行的首选,却给我留下了非常异样的印象。那里总是雨水居多,每走一步都像是在开雨神的盲盒,年轻的我在四天的旅途中甚至被突然的降雨浇透五次。在雁山的图书馆门前,朋友问我喜不喜欢这个恢弘的建筑,明年想不想来这里找他。我摆了摆手说,别扯了。
不过现实总是如此戏剧化,在经历了一志愿以微小差距失败后,阴差阳错一语成谶。调剂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我愿意称之为精神监狱,在那里你会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比得上一只狗,在花了五位数报名公务员考试培训班的第三天,GXNU让我从一只野狗变回了一名学生,我对此感激不尽。
为了退这个培训班无辜的费用,我又开始了省考的生涯。现实的确是如此戏剧化,在经历了笔试班七天跑跑卡丁车打上王者,考前一晚王者荣耀到半夜两点这些看似摆烂的事实之后,我莫名其妙地考了笔试第一名。所以还是为了退这个培训班无辜的费用,我又开始了面试的生涯。这次现实仍然如此戏剧化,我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在面试班学习了大概一周时间,面试就失败了。又是零点二分,在这一年里,零点二这个数字总是伴我左右,从一志愿复试差零点二,到调剂复试差零点二,再到省考面试差零点二,虽然我时常告诉自己,就算考上我也会选择上学,但还是对这个零点二很是愤懑,2一定是我在2022的不幸运数字。
上述是一篇标准的流水账,这一年到这里戛然而止。同时穿插着许多像是插曲一样的东西,交了很多暂时性的朋友又马上丢失,吃了很多暂时性的饭,花了很多无辜的钱,堆成山一样高的空白的书以垃圾的价格卖给废品站,因为吃了顿羊肉串被多部门联合流调并赋予黄码的荣誉称号,之后又有了两段很有意义的实习经历——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大概就是这些了,这些很离奇的事情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在我的脑海里,很多人和事都会快速地被新人物和新事物覆盖掉,这也正是我写这些字的原因。甚至停笔一年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失去了写这些随笔的能力,如今我似乎更青睐于混乱的美学,所谓混乱的美学,就是自由地说话,像什么主线什么串烧,全都是对屎尿文学的修饰而已,这些胡乱的文字本就不需要修饰。仅此。
其实这些经历我能讲得滔滔不绝,但我还是更愿意把更多的篇幅留给闲聊。让我们来放一首应景的歌吧,《Twilight Rush(暮色狂奔)》,’ As I’m growing older, my soul’s getting colder’,是的,这是奔途。
在这一年里,我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准确地说,是从开始沉心坐在图书馆里开始。
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学习的人,从小学到现在都是。我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构建一种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在小学时候,我喜欢用两只手指头代表一个人物角色,用握拳伸出中指来代表一辆坦克,诸如此类,在悬崖一样的课桌上欢呼跳跃你来我往;在中学时候,我喜欢在脑子里临摹场景,或者是枪战,或者是绘画,或者是设计,这些奇葩的娱乐方式大概就是我学习成绩一直低迷的直接原因。我总是不务正业,喜欢学一些像美术、音乐、微机之类所谓没用的副科,甚至延伸到大学里,莫名其妙地在学生工作上一路不复返。我猜可能是在河北这样的环境里待惯了,我并不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家乡,但它真的有些枯燥、昏暗和封闭,在获得一些自由之后,我总是贪婪地愿意把这种自由最大化,这是我从小养成的恶习。
坐在图书馆之后我才开始真正思考。其实我愿意把开始的一年称作一种沉淀,当然了,失败的那一年是甘愿被人随意定义的,我用这种说辞安慰自己。我倾向于把它称为一个转折点,虽然这种转折已经为时太晚。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对周围事物失去敏感度,或者说是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很可笑的是之前的我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有些可恶的人来人往总是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是对无所谓的荣誉、声誉看得太重要,我有些时候会突然想起来自己在宿舍楼顶喝闷酒,深情款款或高谈阔论,现在才意识到是有多傻。不过那个时候傻了,现在就会多正常一点,毕竟阴阳平衡。
我想到的另外一个词语叫做“知足”,意思就是及时停下。不知道这是不是和当今的热词“内卷”“摆烂“有关,我想这是一个人人都想超过别人的时代,其实很可能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超越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比别人好,起码我自己经常这样想。但是太累了,很多都是无谓的付出。在我看来可能当前的“知足”是一种避障,近些年发生的事情很多,像疫情,以及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像世界各方的对峙,价值观的演变,对于社会制度的种种思考等,这都是我们可远观而无法干预的。我想可能必须有炮灰的存在吧,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庞大而源远的人类社会来说仍然是沧海一粟。疫情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正值青春的时候,很悲哀,很多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可能从进入大学到毕业都体验不到正常的大学生活,我们也在正当发力的时候遇上了士气最低迷的阶段。
这样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进入编制的决心,是的,在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总是发生争执。我总是不太愿意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把自己绑定在某个框架之内,或者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告诉自己要在某一个新的城市用一个职业生活一辈子,这给人一种很可怕的感觉。可能知足对于我来说就是要逐渐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从小到大有很多分叉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分叉路对于人生的决定性意义在不断增强,甚至会在这几年里达到巅峰。我做过很多错误的决定,又在这些决定无法挽回的时候开始对其批判和懊恼,后来我开始渐渐认命,不再做一些没有意义的挣扎,期待一些更加平凡但有意义的生活。
这里我想到赵雷的一句词“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地腐烂”,这句词是作者写给阿刁的期盼,我也当作对自己的勉励。我逐渐接受大家都是平庸者的事实。其实在我家乡这样的小镇里,更多的人被截流在本地,由于这里的教育资源与整个省的严峻形势形成巨大反差,能走出去的人大多都是在尚未出生时就注定的。我不知道待在这里算不算平凡,什么样子又算平凡地腐烂,可能算是吧,有的朋友回到这里定居,在不同单位各自打拼,或者夫妻二人开一家小店,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能够追随它去,在朝阳东升的时候能够伴它而行,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有阳光的生活是不会腐烂的,无论在哪里。
平凡的下一句话是“你是自由的鸟”,很是畅快。我总是习惯性地将身边的人和事想象成潮湿的峡谷底端,有阳光沁润但是很少,人会像一股泉水一样从谷底的沙砾上抚过去,留下的潮湿印记也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蒸发。最近的时间过得飞快,离别总是像潮水一样不断袭来,白驹过隙一样的记忆时常让我感觉很快乐,少有的怀念的感觉、分别的伤痛等等负面的情绪总是会在快速的生活方式下极速蒸发。在当下这样的生活里,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由感。
我很享受这样的思想变化。之前朋友问我为什么写文字的频率大幅下降,我思考过这个问题。从前的我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情绪发泄方式,就是用文字表述出来。而当学会了遏制情感之后,我发现好像很少再有悲伤的情绪了,生活中唯二的两种的东西就是压力和空白——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的变化,有些时候我能对着阳光或者夜空发呆很久,可能这就是对应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心态演变。
写得有点无聊了,接下来让我们切一首歌吧,朴树的《Forever Young》。
一首老歌配新词。与原曲《New Boy》相比,这一首歌的词从进入新世纪的充沛活力转变到了更多对时代变迁的思考,新的时代新陈代谢总是飞速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在物质更加充裕的今天,我们好像过得更累了,生活更加肃穆了,被某些从出生便产生的压力如金钱束缚得更加喘不过气了,很少再有上一辈那种淳朴的时光,也可能是人们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不再拘泥于继承父辈的资历和角色,我不清楚这是不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是有意为之。
只是有些时候我不太理解像我们这些只是上了一些普通学校的普通青年人对于社会而言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真的埋没在时代的风沙里,我渐渐觉得确实如此。这是一些非常没有意义的思考,同时是我在这一年里认知的一点点改变。我们所在的这一个集体实际上是有些高冷的,一切风文雅韵都是在为了巩固和运转而服务,这也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墙外那么多人都觉得墙内是牢&*笼是监&*狱,它只需要一小部分人维持正确的方向,剩下的极大部分的唯一职责是让这座列车在这个方向上跑起来,并且是快速地高质量地跑起来,在这个职责之外,才是你可以用来发挥自己想法的空间。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甘愿做一个跟随者,这里的自由是要打上引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憧憬,这恐怕是一部分症结所在。
但这无疑已经是在当下这片土地上较合适的解决方法了,体量的庞大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难题。在上一段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从这样半旁观半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很多问题——我们依旧有很多值得弊病的传统,比如像八股文一样的现代文稿,用一种诙谐加严肃的很不搭调的语气解读和汇报,但是恰恰也正是这种很难捱的东西构建了一种特殊的框架,尽最大可能用乏味的文字和不断重复的话语保护和提醒框架内的人免于脱轨,让基层低文化水平的管理者能够尽量跟上整个团队发展的速度,这很难得。此外过于看重自我批评的我们,总是力求让反思和批评成为一种固态,在学习面试的过程中也有体现,甚至在阅读收上来会议感想时,总是会重复见到陈述自己“业务水平不高,思想仍待提升”这样刻在骨子里但从未真正认同的话,这很离谱。但我们依旧要期待社会向更文明高素质的方向发展,漫长的过程。
我的看法有些肤浅,很多观点也在随着年龄和阅历不断变化,很多问题我逐渐觉得与我无关懒得思考,总是作为微醺后装B一样的谈资。写了很多貌似不合时宜的话,气氛有些沉闷了。我懒得写什么转折,那就换一首新的歌吧。
《告别时刻》,是我从ECJTU校门走出来那一刻在听的歌。
去上海听一次彩虹合唱团的现场,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不知道在未来的三年里能否实现。我总是觉得音乐厅昏暗的黄色灯光很是庄严优雅,我打开夜灯,现在也是一样。
最近的离别太多了,这篇文字从八月底开始写起,现在已经是九月二日的凌晨。距离真正再一次离开家乡又近了一步。八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实习单位和大家告别,走出来的时候的确有些落寞,就像是从考研班搬家离开,从笔试班收拾东西离开,从面试班边说“一秒钟都不想待”边离开的感觉一样,大家互相祝好互相告别,然后走出这个房门又重新变成陌生人。像前面说的,离别总是像潮水一样不断袭来,然后忘记,再开始新的生活,再忘记,再开始。
我总是和我妈抱怨这些日子过得毫无意义,其实也有点习惯了在家的生活吧。每天早上都有狗在床下把你挠醒,猫见到你回来会主动从别人家的院子里跑来蹭你,夕阳西沉之时跑到门口的超市里买一些食材做自己想吃的菜,夜晚带上耳机乘着清风游荡在街道上,这恐怕就是我未来十几年之内最悠闲的一段时光了。希望之后的狂风暴雨放慢一点脚步吧。
本来打算写到四千字就结束,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了几百。我还是更愿意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走进新的学校,并且做好承受最大压力的准备。这段时间总是有人告诉我读研无用论,说我可能会走了三年弯路,我确实郁闷过。这里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收到录取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脑子里提醒自己这个事实,但没有办法,兄弟我真的水平有限,GXNU已经是我的极限。
怎么说,困死我了,匆匆结束吧,这就是这一年的总结了,赶紧关掉网抑云,上一会推特压压惊。还不知道能不能审核通过,大家明年再见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