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的期盼,《意见》落实到位后.....
福鼎市桐山街道溪西社区黄青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第一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对加强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区工作者的一员,这个《意见》要是真正落实到位,会有什么样的新景象?
一、激励机制到位,工作更有干劲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社区工作者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他们仅仅是基层一线最普通的“合同工”,有的甚至是“临时工”。《意见》中明确社区工作者人员范围,选配有制度,并实行有效的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构建符合社区工作者工作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目前,不少地方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在2000元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好几年无变化。如果《意见》落实到位,社会工作者能按岗位等级提高相应的报酬,这样职业有规划,发展有前景,还有工作激励机制,在社区上班不再是只能奔着书记位置,而是还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大环境,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动力足,干劲更强。通过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让有本事的人能出头,让想进步的人有奔头,让守摊子的人没混头。
二、履职本领提高,服务群众更专业
持续开展“社区工作法”典型案例征集和培训资源开发工作,推动互学互促。依托各院校、职业学校线下培训,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全方位提升履职本领,服务群众更专业。
三、落实管理机制,提振工作作风
严格落实日常考勤、请销假、请示报告制度,从内部抓作风。年终考核内容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避开上班只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思想,做好群众服务。另外,“人少、活多、谁都怕;无编、低薪、责任大”,这是当前社区的实际,《意见》如果能充分落实,就能少点表面文章、多点实事求是,少点高高在上、多点嘘寒问暖,真心实意为基层解压减负。社区工作者不用为了表面的“光亮”,消耗工作精力。
开展经常性监督,完善社区工作者谈心谈话机制,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依规依纪依法查处损害居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落实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利用微信小微监督群,加强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者履职的监督。
时代在发展变化,城乡社区队伍建设也随之呈现许多新情况,《意见》出台后,希望上级部门能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设置岗位等级序列,按照规定落实报酬待遇,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和水平,提振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