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菜根谭

第一卷: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原文: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译文: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个人见解:

老实说:“读了几遍都没读懂”。于是,我就去网上看看别人的解释。有人说:“这是在讲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关于动与静,我联想到了什么?

(1)运动。

有的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有的人说:“生命在于静养”。

于是,我又在网上去搜了一个问题。生命真的在于运动吗?

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问题。我点进了知乎看了看。有人列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次,寿命 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 20年;乌龟的心率 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900次,寿命却只有 2年。许多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下面有人回答道,这是一个相传很久的帖子,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谬论。答主用了很多科学的依据来说明了生命在于运动。具体可以查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98231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答主的。因为运动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特别是跑步这项运动。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要科学的运动,否则也会出问题的。

(2)写作。

最近,在训练写作。我把“动”视为坚持,而“静”视为思考。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坚持,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思考。将坚持和思考联系起来。我们会写得更好。

在简书上,很多作者包括我都在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这没有问题,因为我也在强调和践行。但是,我们可能给刚刚写作的人一些误导。很多时候,只是傻傻地坚持是不行的。记得在一个写作分享当中。老师告诉我们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80%的时间在思考,20%的时间用在写作。当然,这个比例是否准确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本身就需要做大量的思考。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我说:“未经思考的行动不值得坚持”。当然,我也许多虑了,那些能够坚持写一个月的作者,应该是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

(3)职场。

有些人,每天都安安静静地做事,很努力的样子,但是却得不到升迁。而有些人,似乎油嘴滑舌并没有什么能力,却升职加薪。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反思了。为什么别人能够升迁,自己却不能?

职场人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清高的样子。毕竟,我们都是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会升迁。除了一些特例之外,我们应该思考别人有哪些优点,而别人的优点,是否又是自己缺乏的。

有些人,可能某些能力稍差一点,但是综合能力更强。那么,他们就会有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干掉谁,也不是一味地自以为自己努力做了某件事,就应该获得某种奖励。这是不合逻辑的。人除了做事,还应该适当地争取。学会动静结合。这是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语:回到这句话本身来讲,这句话依然在强调一种中庸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职场小白,对职场的理解还有很多不足。也希望大家多多指点,欢迎讨论。谢谢!

END.


如果喜欢,就点我一下吧!

如果不喜欢,提点建议也很好哟!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