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故事美好,教育才会美好。当一位校长一位老师能从故事的视角审视学校和教育,能善用故事的力量去影响人、改变人,教育的世界将会焕然一新。”这是“天真蓝”教育传媒李斌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将开启东明学校未来教育新的篇章---用故事改变我们的教育思维。
为什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做教育呢?因为每个故事都直指人性的善与美,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阳光向上的力量。讲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也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一 做有“故事”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
6月2日上午,东明教育集团方海华校长组织集团各校区部分校长和中层干部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东明学校文化与故事力的提升”。方校长在会议伊始就提出我们的目标:做有“故事”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
方校长从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在处理集团的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付出感情,要让孩子和家长接收到,才能收获感情”,只有这样,当我们遇到问题才能从容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享受处理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一次次的“事故”转变为教育的“故事”,将一次次出现的“状况”变为我们的教育“状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或者状况,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工作思维,在工作中推动、演绎、传播故事,提升我们的“故事力”,学校工作会变得更加“柔性”,教育才会更有“温度”。
二 做有“故事”的人 传递“温暖”的力量
追溯文明的源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通过这些故事,世界的奥秘得到解释,人们的心灵得到寄托,这些故事给予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力量;儿时夏夜的晚上,我们最喜欢与老人一起躺在院子里,听着他们讲着“当年的事”,让孩子的心里对未来充满了遐想;课堂上,当老师讲起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格外明亮……一个好故事,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又最有影响力的工具。
小学部夏珊珊主任为我们介绍了“故事力”这个项目,她首先谈到了自己参与的10个月的“做中学”以及自己的收获,在她的分享中,图文并茂的呈现了“故事力导学课”“21天”行动地图“与智者同行”等栏目。接着,她又谈到“运用故事思维来传承、改进、表达我们的学校文化”这个理念,阐释“我眼中的故事力”项目就是讲故事、创造故事、改变思维三个层级。她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孩子眼里的星星为什么消失了--我的破案之旅》的小故事。故事中通过一次次“破案”,找到了孩子们上课眼中没有了“光”的原因,并就这个原因制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从夏珊珊主任的分享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在一个个“破案”的故事中,把本来棘手的教育问题,转化为了有趣的教育故事,老师与孩子共同“破案”,一起探寻原因,在潜移默化中,老师心中有了爱的“光”,孩子的眼中就有了渴求的“光”。
三 用“故事”改变思维 用“星星之火”点亮未来之“光”
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渐渐消磨我们对教育的热情,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变得固化、理性。当接触到了“故事力”项目,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汲取家人、同事、朋友、家长、学生……他们身上故事中的“营养”,这些“营养”让我们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离开“故事”,也许我们也会“枯萎”,又怎么带给孩子们丰富的“营养”呢?
今天会议的第四项就是启动“故事力”项目,初中部姚翠霞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东明初中故事力行动计划”。
姚校长介绍初中部的主要工作先从干部开始,转变意识,在工作中具备“提炼故事”的意识,并在干部会议中进行分享。每一位干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将这一方式慢慢渗透到与老师的交流工作中,去带动和影响老师的思维。同时,要学会抓住故事的主线,在故事中提炼“教育”的真谛。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每个故事的结尾可以一样,脉络可以一样,发展也可以一样,其中的感受和领悟却不会一样。”很多名人曾经就“故事”带来的影响阐述过自己的见解,今天的会议,每一位老师也会因这一次的分享有所收获。最后的环节,每一位干部和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不管他们站位在领导的角度还是站位在老师的角度,甚至是站位在学生的角度,都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故事”真的是走进孩子内心最好的“捷径”,没有“故事”的教育就缺少了“温度”。
最后,张桂凤校长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故事。其中,她谈到了自己有一年到高中去看望即将高考的学生,孩子们看到初中老师的到来非常感动,并且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张校长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教育不只是局限在孩子在我们眼前的这段时间,我们的教育和爱是跨越时空的,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照亮他们一生的“光”,有“温度”的教育才真正的落地生根。借着张校长的讲话,我们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并将“故事力的种子”深深的种在了心里,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这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
——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