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看到各厂商搞营销的,使劲儿讨好女性。好好的妇女节,硬撑出了什么女神节、女王节的变种。内心关于「神化」问题有个肿胀,借机谈一谈,消抚一下。
不知道何时流行起「女神」「男神」的称呼,以前叫我的偶像,我的榜样,现在称「我的男神」「我的女神」,如果只是叫法的变化,这个事情实在也没什么值得可深究的。
怪就怪在,我们不好好表达对他人仰慕欣赏之情,却不顾对方是否愿意,硬要把别人「神化」,安上个「神祉」之名。先不说被「神化」的一方是否乐意接受,这种互动有个明显的问题——不把人当「人」。
当我们把一个人以「神」的姿态放在我们心里时,带来的是交往互动上的心里位势不平等,一方高高在上,散发着无穷光芒;另一方抬头仰视,看不到对方的正面,只看到ta辉煌闪光的局部。
尽管内心里知道对方是个人,但潜意识里,对「神」这种意象的不自主恭敬,会让我们轻视掉对方身上人性色彩部分。就像形容真善美行为的「最美售票员」「最美医生」「最美交警」...把「最美」这个词给用到审美疲劳了一样,「男神」「女神」这一对痴情怨侣也几乎快成烂大街。
更可怕在于,当我们越来越热衷于「封神」时,其实不知不觉也在形成偏见。
女神应该是端庄、高贵、优雅的,一旦你的「女神」不像你想象中那样仙迹飘飘,做出一些普通人的行为,你内心会忍不住「失望」。男神应该是阳光帅气,才华横溢满出来的,不会有粗俗男性一样,行为举止没有克制俭养的时候。
在拥趸们眼里,男女神永远是完美无暇、作风淑良的,不应该有颓废、低落、态度恶劣的时候。一切被我们钉上榜的人,人有人法,神有神规。越矩不得。
在这种与男神、女神的互动中,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我们容易忽视掉对方作为一个有个性活人的人性诉求。且别忘了,有些人是不愿意被当做「神」来对待。不愿意负担我们对完美对象的祈望。
过度美化一个人,是一种隐形的「偏见」。只是这一种偏见,我们自己往往很享受。当发生局部偏移时,接下来其他方面的认知会偏向东北东,还是南山南,也许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了...
© 题图来自朋友圈/耿志华
拍摄于2015.12.1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