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起《逆行人生》的剧情。
朋友激动地说,“这算是好的!他(高志垒)一个做技术的,四十多岁才被开,现实中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公司我这种三十岁出头的人,嘴上说着人生刚开始,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公司只想要二十六七岁的。谁敢轻易辞职啊!下班都默契地不敢走……”
这个世界很癫!
年龄大小的最终解释权,好像从来不归个人所有。
网上看到网友们晒出来的奇葩面试经历,有的招聘者回拒的理由竟然是,“28了,年纪有点大”……
???
一边卡学历,一边又卡年纪。
可是,正常的本科毕业,就已经二十五六岁了,更别说读研读博了!
有人说,大肆宣扬“就业难”,是在传播焦虑,实际根本没那么糟糕。
实际,比网上说的更糟糕。
如果就业市场乐观,就不会有那么多“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考公、考编和自媒体。
因为主路太难,所以全民都想另辟蹊径和走捷径。
高志垒做了十一年的技术开发,还是项目负责人,可失业以后,十几年的工作并未给他带来任何保障可言。
十几年的专业深耕和兢兢业业,打工人自认为熬成了“元老”,可一旦挪个位置从头开始,市场的判定却是“养老”。
他的房子、孩子教育、父母赡养,无一不接二连三“歇菜”,犹如多米诺骨牌。
无论是房贷的重压,还是父亲住院的费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不对等的真相:
房子是贵的,健康也是贵的,唯独活生生的你,很廉价!
种种指向似乎都在告诉我们:
要想跨过35岁以后的失业坎儿,你得在35岁之前,把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的钱,都赚够了!
25岁至35之间,10年的时间,你必须要高密度地积累财富,完成人生的赎买。
否则,等待你的就是钝刀割肉的躺不平和不配卷。
所以……
焦虑,究竟是自发的,还是被规划的?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创。更多影视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