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文章我一直说到唯一不需要上岗证就能上岗的职业就是父母,当然我外婆岗位更不需要上岗证了。但为了与时俱进,外婆也要继续学习。
最近学习《读懂孩子的情绪》以及《陪孩子终身成长》《成长的觉醒》确实深受启发。
孩子的情绪,哭了、闹了,那是家常便饭,有时让我们束手无策,有时连哄带骗,有时又吼又叫,这可能是很多家长常见做法。学习了这本《读懂孩子情绪》,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先共情后说理,没有理可说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让孩子能恢复平静,甚至破涕而笑。
这几天我就碰到我们家跳跳下午午睡晚了,但时间到了,要去排练舞蹈,准备汇演。我无奈之下,轻轻的把她喊醒了。因为没有睡够,孩子哭着、闹着不肯起来,嘴里说着:不去跳舞,我要睡觉。外公走过来跟她一通道理:上课时间到了,大家都去排演,缺你不行啊,赶紧起来。
孩子怎么可能听得进道理?我外婆面对她此刻的情绪采取的先是共情,轻轻的告诉她:宝贝没有睡够,很难受,还想睡?是不是?她委屈的哭的更大声,我就默默陪她哭一会。
然后分散她注意力,拿着她最喜欢的小熊,装着小熊来了,小熊在跟她说:跳跳宝宝,起床吧,我知道你跳的舞很美,我也想跟你去看看,好吗?然后撒娇式的口气喊:你起来吧!起来吧!我在等你哟。
我一边说着一边手上不停动着小熊,就像小熊真在说话,这下孩子被吸引了,慢慢爬起来,对小熊说:那好吧!
然后我顺势搂着她起床了,接着她抱着小熊,吃过水果,按时去上舞蹈课。一路上对小熊说着话,很开心。
到了那,换好舞蹈服,平时可以有孩子一起打闹玩起来不冷,那天她第一个到,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我又心生一计:拿出小熊对她说:我要看你跳舞哟,你快跳给我看吧!跳跳听完,立即又自己在等待室给小熊自编自舞起来。通过这一方法达到了让她动起来,不要受凉,而且很开心。所以这次读懂情绪,既解决了情绪,也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然后舞蹈课结束,孩子兴致勃勃带着老师给的礼物跑回来说:老师说我今天跳的特别好,在旁的外公接一句:而且我们家跳跳在家还没怎么练!外婆立马使眼色,补充道:我们家跳跳这两天在家努力练了,(确实练了只是练的不算多)才有今天上课跳的好结果。价值观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天赋好,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比如外公看见外孙女想要吐一口泡沫在地,外公对她说:随地吐痰是农民行为。但我立即纠正: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悄悄告诉外公:不能对孩子说农民行为,不能让孩子有歧视农民之嫌,时时对孩子要有正确观念的引导。
说到正确的价值观,近期学习的《陪孩子终身成长》书中写到让我深刻记忆的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在错误中寻找亮点!
有一天,陶行知看见校园内两个学生打架,他对先动手的学生说:去我办公室等我!到了后先给学生一颗糖,说:奖励你能及时来办公室,说明你心里有我校长,懂得尊重师长。说完再奖励一颗糖:说了解过了你动手打人是因为那个学生欺负你同学,你是帮你同学的,这属于见义勇为行为,所以再奖励一颗糖。学生拿着两颗糖连连不好意思的说:我打人也不对!陶行知又奖励一颗糖,说知错就改,人非圣贤,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再奖励一颗糖。
陶行知给这个打架孩子三颗糖,没有过多的批评,但相信这位学生终身难忘。给这位学生一辈子树立了三条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尊敬师长,第二:见义勇为,第三:知错就改!
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里也看到价值观的重要性。
学习《成长的觉醒》主要观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培养孩子自尊自律,以及家庭轻松氛围感,学会挫败中也能自嘲,轻松学习教训,终身成长。书中也特别提到:家庭要有爱与欢笑。家长高压下不快乐的学习,有好成绩就是考上最顶尖大学最后也不一定成功。
孩子要在轻松氛围里学习,我学习到这观念后,面对外孙女最近每晚爸爸坚持要她用毛笔练习控笔几分钟的事,故意给孩子培养一个观念:每晚练习一会毛笔控笔是一件快乐开心的事,而不是什么任务。(以前有抗拒的时候)
有天晚上我故意说:接下来我们家跳跳是不是要去找爸爸写字啊?(把被动的一件事变成她主动做主选择)她说:是的!然后就开心的去找爸爸写了。接着写完我又对她进行了小红花奖励,明确告诉她:今天跳跳很开心很快乐的主动去写字,外婆要奖励你一朵小红花。重点灌输观念:写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我们家跳跳练字看似是一件小事,但也得有艺术性的方法。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但我们父母不是生来就懂,生来就会。只有多读书,多学习。从学习中体会,在孩子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中致用,我们家长一定会觉醒,一定会成长,然后也才能陪我们的孩子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