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在山脚下捡了一个小姑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遍体鳞伤,小小的脸颊苍白的不像话。小和尚想起主持说的出家人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和尚于心不忍,吃力的背起小姑娘圆滚滚的身子回了寺里。
小姑娘的伤势渐渐好了,小和尚发现她总是抱着小短腿坐在庙前的还愿树下看着天,不吵也不闹,不哭也不笑,不说话,也不喝药。小和尚觉得,这小姑娘不似他见到的其她山下小姑娘那样活泼可爱,沉闷的让小和尚心里很不舒服。
小和尚仍旧每天定时给我小姑娘端来药汤,她却从来也不喝。主持说这姑娘失忆了,现下可能有些害怕迷茫,让小和尚多担待。小和尚听了,所以今日他端着药盯着她漆黑光亮的杏目说“你把药喝了,我带你去山下买糖葫芦吃好不好。”小和尚想,什么都不记得了,该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小姑娘抬起头,伸出还在结痂的手接过他手里的药汤,仰起头闭着眼将药汤一饮而尽。小和尚笑了,小姑娘盯着空荡荡的瓷碗,嘴里苦味蔓延,她抬头凝着小和尚干净的脸,扬起唇角,笑了。
小和尚每日都会给小姑娘带来一串糖葫芦,在药后给了小姑娘一抹蜜糖一般的甜。小姑娘开始在寺里住下,她会帮着其他的大和尚打扰庭院,做饭,端坐在草席上一脸认真的听着主持的佛法禅语,然后晚间又会趴在小和尚的腿上睁着漆黑圆溜溜的杏眼听着小和尚说他同师兄们的日常,说到有趣的地方,小姑娘枕在小和尚的腿上笑的捂着肚子打滚。小和尚发现,小姑娘笑起来很好看。
时间很快,小和尚长大了,小姑娘也长大了。小和尚出落的十分俊美,小姑娘也十分秀美。有一日主持将小和尚叫到禅房,一脸的肃穆,主持道“你不能同她整日待在一起。你是和尚,不可平生欲念。”那是第一次,和尚感觉到了一种让他十分不舒服的感觉,心里沉闷,却无法用言语说出来。和尚开始不同姑娘在一起,不在给她买糖葫芦,不在同她说着日常的琐事,亦不在见她。他仿似真的一心想着清修,断了同她的所有来往。
姑娘在和尚门前站了一天一夜,她从未说过话,如今也没有开过口。晚间,主持来到她面前,盯着姑娘的眉目里依旧慈悲和蔼“姑娘,回吧。天下之大,找个好人便嫁了吧。他是和尚,你这般又是何苦呢?”姑娘没有说话,抬头盯着主持,而后看着主持身后紧闭的朱色大门,拳头握了又松,松了又握。她沉默许久,张了张口,嗓音清凉又温和,像春日的风,拂过心上有种软趴趴的感觉“小和尚,再见。”再见,却是再也不见。
和尚再未见到姑娘,在往后无数个日夜中,他总是一闭眼就能看到姑娘如花的笑颜,清亮的眸子,还有那晚在风中经久不散的清凉话语。再见,终是再也没有遇见。
很多年后,和尚成了人人传颂的高僧,主持早已圆寂。他总是一个人在一处清丽的庭院里清扫着落叶。
一日,一个小童给和尚送了一封信。那信里的字和尚很陌生,信只有短短几句话,却看得出来写的人用了很大的力气,墨迹几乎穿透纸张,将信纸浸透。
“和尚,我好想你。下辈子,下辈子你别做和尚了好吗?下辈子,我做糖葫芦,你来叫卖。我们做夫妻好吗?”和尚握紧信纸,因为用力太紧,信纸被握出很多褶皱。他盯着小童,声音有些颤抖“写这信的姑娘呢?她在哪?”小童觉得高僧的脸色白的吓人,眸子里似乎有些不属于出家人的情绪“这信是我娘亲给我的,娘亲说是好多年前的一个救命恩人托她转交的信,写这信的人早就不在这世上了,好像是病死的。不过她很喜欢吃糖葫芦,好像永远都吃不腻一般。”和尚跌跌撞撞的反身回了院子里,背影凄凉而悲伤。
泛黄的信纸,苍老的老和尚。高僧终于圆寂,享年一百有二。那泛黄的信纸随着老和尚一起火化。年轻的和尚没有看到信里写了什么,只依稀记得信的末尾有人苍劲有力的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年轻和尚认得,那是老和尚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