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有人会开玩笑说,我已经过了看天线宝宝的年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应该都属于人畜无害的一个作品影视作品吧。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天线宝宝在波兰,这么一部人畜无害的作品是被禁止播放的。
那为什么波兰会禁播天线宝宝呢?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天线宝宝具有同性恋的不良导向。刚开始我也很费解,把这当成一件奇葩事,觉得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当笑话看了。
有一天我发现我两三岁的侄子尤其喜欢在沙地挖沙,这本是一件很是平常的事,然而我却有了一个巨大发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与刚出生婴幼儿看待世界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这么说,刚出生的婴幼儿他们的认知力完全处于一种纯模仿的状态,是一种生物认知力,动物认知力。
而一个成年人是具备了社会认知,由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重新塑造的个体。
所以,在看待事物物,拿影视作品来说,往往注意力,成年人,与青少年,与婴幼儿,是完全不同的。
在婴幼儿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陌生的,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此时所有的婴幼儿都会有两个方向,由本能驱使,开始不断地认识这个新世界,另外一个方向则是畏惧认识这个新世界,关于这个方向或许是某种病理,或许是其他原因,今天不主要讲。
前者是大多数,大多数婴幼儿认识世界融合世界找到的方法,就是学习,就是模仿。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模仿电视,甚至是模仿其它动物行为,只要是他们目之所及,均可以成为模仿对象。
其实,包括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来讲,认识新的世界与融合到这个新的世界,所采用的也是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只不过,我们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差异,造就了表现出来的行为千变万化。
所以再来看天线宝宝,引申至所有婴幼儿影视作品。你会发现,这些成年人看来幼稚的作品,其实就是行为模仿情景剧。
从一定意义上讲,并没有任何剧情可言,所以热衷剧情的成年人眼中这绝对是无聊的。然而,天线宝宝身上鲜明的色彩对婴幼儿的吸引力却不容忽视。
所以,你看的天线宝宝和婴幼儿看到的天线宝宝就是两副面孔,你眼中是人畜无害的毛娃娃,而婴幼儿眼中的就是人生的启蒙导师。
有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绝对可以载入人类史的一个实验,很残酷的实验。心理学家凯洛格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抱来一只七个月大的黑猩猩与自己十个月的儿子一起抚养,原计划五年却在九个月的时候不得不因影响巨大而选择提前终止实验。
这就像是一个中和实验,黑猩猩古娅沾染人类的习性从而再也无法回到猩猩的世界,而凯洛格的亲生儿子唐纳德(不是特朗普啊)也染上的黑猩猩的习性,从而变得智力低于普通儿童,未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矫正才得以恢复正常,可是凯洛格夫妇相继离去之后,唐纳德也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很难说这个结果与当初的实验是否有关系。但是有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认可,那就是童年的阴影往往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再来看天线宝宝,这样一部行为模仿情景剧。你不妨换位思考,把自己降智到对整个世界都陌生的一种状态来,以一个模仿者去看天线宝宝。你大概就能看懂了。
四个天线宝宝性格色彩鲜明,当婴儿找到自己定位时,因喜爱而代入角色,这是连成年人都无法避免的,陈晓旭因出演林黛玉而一生无法走出林黛玉的影子。当婴儿把自己代入到丁丁时,丁丁就是被指出具有同性恋导向那个天线宝宝,你能想象后果吗?所以这时候你还认为禁播天线宝宝是小题大做吗?
其实儿童剧,于儿童的不良导向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比如就家长状告《喜羊羊与灰太狼》从而导致了禁播。童年的白月光啊,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对此我并不会批判那位家长,因为于我们大多数而言,他们模仿灰太狼跳楼的儿子是千万分之一,而于他们而言是百分百的唯一。
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而城市又把一个个家庭关到了一间一间的小房子里,孩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成长也变得太多循规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