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阅读原文】
所谓选择性感知,就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客观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成见或偏见的影响。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失明30年后突然恢复了视力,情形会怎样?心理学家K. F.穆恩辛格(K. F. Muenzinger)给出的答案是:
我会感到所有东西都在向我扑来。正常人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忽视。他们根本不愿意看到那些不重要的,或者让他们迷惑的东西。但在失明30年之后,我会想要一下子看清身边所有的一切,结果,我反而可能什么都看不到。
虽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其实与此恰恰相反。积极的思考者总是会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交叉核实自己获取的信息。我们担心的不是自己看到的太多,而是太少。学习逻辑思维能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莫过于它能教我们如何兼顾一个主题的各个方面。
我们总是会有选择地去理解一些事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内心深处“希望”或“需要”一件事情是“这样”或者“那样”的,我们就会有意识地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这件事情变成我们所希望或需要的样子。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感知。
换句话说,我们只会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所以我们只会看见那些跟自己的目标、兴趣、期待或以往的经历有关的东西——“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他看什么都像是根钉子”。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名言:“我感觉就跟中国的红楼梦一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
人类是理性的动物,但是这个理性是建立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的,每个人认知不同,他能接收的信息和想接收的信息就会千差万别,这就是“选择性感知”。
所谓选择性感知,就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认为自己理解了这些信息,但其实这个只是满足了自己的目标、兴趣、联系过去的需求而已,和原本的信息已经产生了偏差。
选择性感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理性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可以去感知它,了解它。读书时,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这样的话我们不会得到成长;和别人沟通时,我们不能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很多时候忠言逆耳利于行;做决策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与眼前,需要突破眼前的偏见,看的更远。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尽量减少选择性感知呢?原文中给出两种方法:1.不先入为主;2.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视角考虑问题,交叉核实自己获取的信息。不先入为主是态度层面,认识到自己认知是有偏差的,因此不能那么早下定论。然后多个角度思考获得的信息,如果只是一个角度可能会很不全面。多个角度思考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交叉核实,也就是看每个角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互相补充或者互相支持的关系,那我们对这个信息理解的肯定更加真实;如果是相互冲突的关系,那自然我们对信息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偏差。
【A1 联系过往经验】
昨天自由拆书《倚天屠龙记》,从中剖析出促进分享的三步骤。其中第二步,主动反馈,适时反馈提出好问题,然后就用张无忌的一句话“这带脉(中医理论中的脉理)我看没多大用处”来说明张无忌提出了好问题。我准备的两天过程中都在准备I的内容,自认为理解了原文的片段,就不在看原文了。
等到拆书时,小术说,这句话有些挑衅,说明张无忌的直性子。我一读不就是吗,这句话不是提出好问题,而是有些挑衅,两处有情感的字眼可以说明,一处:张无忌信口道;二处,胡青牛当时就不能忍了。
医治途中,张与胡闲聊,张信口道:“这带脉(中医理论中的脉理)我看没多大用处”,胡当时就不能忍了,道“世上庸医不明其中精奥,针药往往勿用,我著有一本《带脉论》,你拿去一观便知。”
我理解有偏差,有选择地去理解这句话,以此来证明自己剖析出来的新知。也可以说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忽略了它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