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的只是讲一个好故事罢了。”马尔克斯如是说。
他确实太能讲了,并且他讲故事的能力一定得到了外婆的真传,能把一些虚幻的故事“绘声绘色”讲得跟真的一样,勾着你不由自主读下去,读完了还不过瘾,内心被牵扯地放不下,沉侵在他的“胡扯八道”中无法自拔,为主角唏嘘感叹,百态人生,阴差阳错,遗憾与揪心。
比如有一天,车子抛锚了,女人一个人在雨中绝望的等待了一个小时,上了一辆破旧的卡车。当她醒来,却发现自己被送到精神病院里了。那里所有的“正常人”都觉得她有病。甚至后来终于联系上的丈夫也相信了院长的诊断。于是她只能一直待在精神病院里,直到她爱上那里的平静生活。
再比如一位新娘的无名指在1月6号中午12点左右被玫瑰花刺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口,所有人都没在意。下午4点,新郎开着他的新婚礼物,一辆可折叠敞篷宾利从马德里开车前往他们预定的新婚旅馆,7点左右他们没有找到那家药店,之后新郎沉浸在对新车的无比兴奋中,开过一个又一个城市,甚至放弃他们当初订的旅馆,打算一直开到巴黎,那时他已经连续开了十一个小时,仍不知疲倦。熟睡的新娘的手指一直在流血,他却没有发现。
新娘从6号晚10点睡到7号凌晨3点左右醒来。天快亮时他们在路边小餐馆喝了点咖啡,新娘发现她的手指仍在流血,“从马德里一直流到巴黎,美得像一首歌曲。”
当他们发现血流止不住时才慌张起来。
终于在9点半赶到巴黎一家医院,新娘被推进重症室,新郎当晚在停在急诊门口的人车里睡了一夜,第二天(8号)吃完早饭想再去找新娘时,却找不到了,并被告知要再等到下个星期二也就是14号才能探望。
8号他在一个简陋的旅馆住下。想念妻子。
9号除了想念妻子,也想念过往。
10号试图闯进医院无果。去使馆寻求帮助无果。
11,12,13号除了吃饭挪车没出过旅馆。疯狂想念妻子。
14号清晨6点起床就做好去探望妻子的准备。
当他终于见到那位接诊的医生后,才知道了一切。
9号晚上七点十分,新娘经过七十个小时的抢救后因失血过多去世。
10号到12号,整个法国都在寻找他。
11号新娘父母来到巴黎,守着女儿遗体希望可以等到女婿。
12号下午2点,举行新娘葬礼。地点离新郎的旅馆只有两百米。那时他正因为对妻子的爱而忍受着孤独的煎熬。
12号晚,新娘父母放弃寻找,把新娘遗体被带回国。
14号当他终于进入医院时,新娘已经在遥远的公墓中下葬。
以上就是本书中的两个故事,各位如有兴趣可以自行翻阅,体会其中无奈滋味,肯定要比我转述的精彩得多得多。
马尔克斯曾经把这些故事提纲扔进废纸篓里,因为他把它们遗忘了,当他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它们丢失了,他决定不顾一切恢复它们,重建过程非常艰辛。
在自序中他说写完这些故事他就不会再去读它们。我读了一遍也不想再读,也许真应该如他所说,把这本书扔进废纸篓里,“它们会有回家的轻松感觉”。(看他的书太容易沉进去,或者如腰封上说的,那酸爽!他到底是什么鬼才,能够写出这样的故事来勾人心魄,哎,我有找虐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