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变,比翼连枝当日愿,何如薄幸锦衣郎。
当年看到纳兰性德的这首词,还很年轻,第一句的时候就很有感慨。不禁在想:如果能回到过去,那是有多好,回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也许人生不是如初。那个阶段的自己为什么现在没有,是什么让现在的自己很困难一如当时的自己……再者如果关系一如刚开始的认识,顺着当时的状态走下去,或许现在也不会有惆怅……
当年读这首词的时候研究过当时的背景,只不过现在忘了,只记得这是容若中后期的作品,生活在康熙后期的容若有些生不逢时,政治的斗争不可避免的让他家卷进来。后期的境遇大不如从前的鼎盛,若当初……细细品来,是一种希望,一种渴望,一种执着,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悲愤,凄凉
都道圣祖是仁君是明君,然而当时从继位伊始就面临着早期议政王议事遗留下来的四大辅臣不能让权利集中,朕乃一国之君,得有威仪;而后削蕃是得保我一族长久,文字狱是精神上的洗脑,愚民才能长治…台湾的郑家不是一直打着汉人的旗帜吗,如今,你们汉人最后的领地也没了,精神支柱也塌了!如今满汉一家,该收拾西边的野蛮了,四海平定,但朕不能安稳阿,一家人居然打起来了,朕很痛心阿,你纳兰家为什么要卷进来,你不是口口声声忠于朕,为什么又暗地挑拨朕的儿子,想当初,君臣多么的和谐,而如今…朕不禁也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初的你,现在何处,是否躺着椅上,伴着西边的夕阳,在回首人生的某个阶段,曾经的初见,而后微笑——我来了,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