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那个有着一条承载儿时欢趣的河流、马路旁边种满桦树、放眼望去皆是稻田的不知名小乡村,关于中秋,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中秋大过年”,意思就是中秋比过年还重要。每逢中秋,背井离乡的游子,都会不远千里赶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些旧传统也渐渐不受待见,人们不再那么注重这些历史遗留的“仪式感”,又或因生活、工作乃至学习的种种原因,不能千百里奔赴一场。这几年肆虐大地的疫情,又给这种翘首以盼的团聚添上了一些困难。
在繁华的都市里,传统节日早已黯然失色,相较之下,乡村的中秋还是多了些热闹。在我们那,夜晚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明月,还能看到空中绽放的烟火,清幽皎洁的月光都给它们作了滤镜,让它们绚丽地秀出了自我的姿态。空气里会弥漫鞭炮的气息,那是节日记忆不可缺少的一味。马路上人影三三两两,孩童嬉戏打闹最是无忧无虑,全然不辜负活在懵懂却最快乐的年纪。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吃着团圆饭,一边观看着电视机中播放的中秋晚会,一边吐槽,一边又在喜庆喧杂的背景音中,剥开了柚子,拿起了月饼,再出门抬头望一望天上的明月…
诚然,值得回味的终究还是小时候的中秋。小时候的中秋,充满了期待。在期待中等来好久未见此刻正赶来团聚的亲戚,而后可以开心地跟在哥哥姐姐后头做个小跑腿、跟屁虫,拉着他们和自己玩幼稚的游戏;在期待中等来满桌子好菜的团圆宴,其实作为小孩并不在乎桌上是否有大鱼大肉,只是希望贪婪的胃能猛灌上几杯平日里不常喝的饮料;在期待中等来晚上赏月的一大桌零食,那一大方桌的零食是一大家人“东拼西凑”放上去的,在挑挑拣拣中少不了还要做上一番比较,浅尝论一论谁买的味道更佳;在期待中等着长辈割分那一大块五仁或蛋黄月饼,拿上一小块,学着大人的模样,搬上一把小椅子,坐到庭院中央去赏月。或许因为那时候的种种期待,在别样的节日氛围里,都曾得到满足,于是乎,有关中秋的记忆,更是美好了几分。
如今,我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中秋没在家过了。今年又因疫情受困,也回不到千里之外与家人过上一个团圆的中秋。今夜恍惚间,突然想起过往的点滴,那些时光虽是回不到的从前,但记忆里眷存的美好却足够回味。
最后,还是由衷希望我的家人、朋友、恩师以及所有相识之人皆健康平安,万事胜意! 另外,愿重逢之时,你我都是更好的自己。
至此,心安,便足矣。
✍写于 22年中秋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