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肃省与青海省之间,横卧着一条巍峨壮阔的山脉——祁连山。
延绵千里的群山下,那一片遥望无际的肥沃平原,不仅让无数民族得以繁衍生息,更令苍茫的河西走廊充满生机与活力。久远的中华文明,也因此愈发璀璨繁华,且独具魅力。
这广袤的平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英雄创作的奇迹,也让英雄们的桀骜与霸气,浸淫于这片土地,以至于长久以来,这里都回荡着雄壮的气息。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英雄辈出之地,永远与酒文化相互辉映,这片土地也不例外。
当年,面对敌军压境,豪杰们毫无惧意,痛饮美酒后摔破酒坛,拔长剑、催战马,率精锐,对数倍敌军呼啸而向......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曾经的铁马金戈,已随着岁月浸染,逐渐湮没。但英雄的后人们,血液中的豪迈之情,却永远流淌。因此,酒文化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这里民众对酒的喜爱与依赖,已无法以言语描述。
位于祁连山脚以北的民乐县,曾数次改变着中国未来。而今,它又将这种雄魂气概,化为酒文化为我们所知。
民乐县以东的滨河酒业集团,在几十年稳健发展中,依靠这片土地优质的资源,及深厚的民族情怀,酿制出款款凝聚着人文情怀的美酒系列。
传遍神州大地,被众多国人悉知的“九粮液”,便出自于这里。
它采集源于祁连山的冰川融水,结合九种精选纯粮,依照原料不同成分,不同香味,传承、完善了1800多年前汉代御制“九坛春酒法”,并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创造出划时代的“九粮九轮酿制工艺”,使“九粮液”具备了芳香幽雅、细腻醇厚、甘冽爽净、回味悠长等的特色。
这套沉积着历史底蕴的酿酒法,不仅在2017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与当代顶尖科技,有了零距离的完美接触。
我国“神八”“神九”飞船升空时,“九粮九轮酿制工艺”生成的酒曲,曾被搭载在飞船上,在太空中接受了成分诱变,培养出品质更出众的酒曲。因此,滨河酒厂生产车间展板上有句话——“神舟携神曲太空成金,九粮融九轮老窖升华。”
这里的美酒,能让你感悟到千年文明的醇美遗风;而这里的美景,又让你与大自然间,开启一番通彻灵魂的交流。
当夏末时节,你站在民乐县扁都口景区,瞬间便陶醉于盛开的油菜花海里。
近处,此起彼伏的花海,像一张巨大的金色地毯,铺向遥远天际。如茵的绿草,斑斓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又似为金色地毯上,点缀出一颗颗、一串串精致的珍珠玛瑙。
天边,皑皑的白云随风缓慢滚动,浓密云层下,延绵千里的祁连山脉,如一条庞大到无以形容的苍龙,正发出低沉的咆哮,时刻准备腾入广袤苍穹。
百里花海,千里巨龙,万里云雾。这一切,组成了七月河西走廊绝美风景。而身处美景中的你,在这一刻,心与灵魂又得到怎样一种净化?
美酒与美景,代表了民乐县这千年文化古城,具有的厚重历史。但民乐县为世人传递出的信息,绝非仅此。
时代的日新月异,让这座文化古城在新机遇感召下,开始了天翻地覆变化。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把这里一切,用艺术的气息、浪漫的风情,在县区的六坝镇里,打造成一座古风神韵与当代格调相融合的“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
当六坝镇人将别样的田园风光,醇厚的农耕文化呈现在我面前时,我便用心感悟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六坝人文之旅。
碧空之下,这炫美夺目的彩虹门出现眼前时,园内那些蕴藏的宝藏,已令我心驰神往。
园区内,延绵不断的花海,随风摇曳,将阵阵清香沁入我心田。在花团锦簇中,我忍不住地陶醉了。而那带着清香的风,又将我推向园区深处。
劳动公园醒目的标志,让我思绪回到童年,石台上,锈迹斑斑的人力车;花丛中,那群辛勤劳作者的塑像,仿佛为我叙述着,当年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走出记忆时,我忽然发现,早已置身于一片别院叠翠、青砖黛瓦的街院中。我知道,这是必定是民俗村了。
来到一院落门前,我伸手去推那扇厚重的木门。
木门缓缓开启,发出吱呀的声音。
院内很幽静,一房间内桌椅陈设,摆放的井井有条。这里的一切,仿佛是在等候它们主人的归来。
我不忍破坏这美好和谐的画面,于是掩上木门,悄悄退出庭院,继续朝前走。
此时,脚下的青石路面,发出一阵阵回响;扭头看去,一旁的漆红雕栏,线条竟如此简单且粗矿;路另一旁,一排排烧制的粗瓷,搭建起了壮观的瓷器墙;再往前,随风摆动的柳枝,正在水溪旁轻舞荡漾。
这幅淳朴浓郁的西北民俗风,让我这久居城市的书生,竟生出些许激动来。我觉得这里一切,大概就是让自己远离都市喧嚣,回归宁静安逸的修身之地吧。
走近红色文化展览馆那一刻,我大脑里,立刻涌入熟悉而激昂的旋律。此时我的胸腔,开始澎湃如涛。凝望着主席那慈祥的微笑时,我心中也如春风沐浴般温暖。
展馆内,印刻主席头像的件件器物,及它们质朴的造型,又让波澜壮阔的红色年代,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展馆外,那台极有年代感的推土机,那挺直指天空的高射机枪,还有一排排由土墙与草垛搭建的茅草屋,正各自向我诉说着,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辛却斗志昂扬的前进征程。
只顾悠闲玩赏,殊不知离开时已正午,饥饿感,就那样猝不及防地袭来。
问了当地人,得知不远处便是美食汇集处——风栖巷。
我心急火燎地赶了去。
巷子里,数座农家乐馆子毗邻而建,外挂的彩灯,倾泻的绿植,令一切都显得质朴可亲。馆子的主人,一副典型西北汉子形象。这老哥热情地招呼我进屋。我刚坐定,一壶煮好的罐罐茶已端上。
不多时,我点的羊肉面,拌羊肉,小菜也送上桌。
吃着汤鲜肉美的片面,就着软糯香辣的羊肉,那挠心的饥饿感,瞬间被驱散。临了,再灌一口回味甘甜的罐罐茶,便真真的感觉到,这趟行程,好对得起肠胃!
吃饱喝足,游玩兴致依然未减,继续前进。
三官庙虽不大,但当我面对它时,却能从它的古朴沉韵中,捕捉到当年盛世繁华之景。我感叹,毕竟经历了数百年变迁,一切盛景,会随着岁月的积淀,变得沉稳通透。
而圆通寺的壮观与巍峨,又向我展示出另一种风采。
这座砖、石、土混筑的喇嘛教塔,似有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让每个见到它的人,都不由产生出一种信仰。
这种信仰,又好像会在冥冥之中带着我们,去寻找无上正正觉之法。而当人们对它顶礼膜拜时,36个流苏携挂的风铎,会在华盖下随风响动。那声音,悦耳空灵、极具佛性。
当乡村振兴学院的标识印入眼帘时,我就明白,它的创办者们,必定心怀着对未来,对下一代的殷切寄托。
乡村建设与振兴,是国家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若顺利实施,我国乡镇居民的安居乐业,“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逐步得以实现。
此刻,对这所学院的创办者,我已是满心敬仰。
六坝镇之旅,暂告一段落。这次随心之旅,让我对民乐县、甘肃省,甚至整个祁连山脉平原的历史与文化,都有了更深切体悟。
这座平原,曾是丝绸之路上一粒耀眼明珠,处处彰显着祁连山脉千年的人文风貌。曾有无数异域之邦,都在此留下过自己的文化烙印,而古圣先贤们一次次宏伟壮举,又让这里充满中华文明的豪迈之气。
数千年前,恒久的文明,丰硕的物产,让生活在这片平原上的人们,在美景绚烂中忘我歌舞,在美食的香甜中尽情朵颐,在美酒微醺下酣畅沉醉。每一个人,都尽享着磅礴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而数千年后,处在这片平原的六坝镇,又正用她秀丽的景色,丰富的资源,为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以山川美景陶冶情怀的人们,将这片土地上磅礴恢弘的历史,及令人魂牵梦绕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便是六坝镇,一座浸透着华夏沧桑文明,与底蕴遗风的文化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