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现实中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
对人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做到宽以待人,同时对自己的期望值加以调整,许多不好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这就是交友要求的心理素质的基本体现。能做到严以律己,能够具备宽以待人的素质则不容易。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唯有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先听听小故事,你会明白一个道理:
从前有两个人同时搬迁到一个小镇。第一个人到了市郊,就在加油站停了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啊?”
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啊?”
“他们确实糟透了,很不友好!”
加油站职员也回答说“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然后第一个人离开了。
第二个人也来到了市郊,也在同一个加油站停下来,问了同一个问题。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
加油站职员也附和说“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是一样的。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别人的脸就是一面镜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即态度,是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依据。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领悟到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完全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
不要用自己的言行态度和认识,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焉能无过。
有人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何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是绝对错误的,也是行不通的。
做人要多看到朋友的长处。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而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把别人想像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把别人想像成魔鬼,那么你的交际网则是地狱。
在朋友间的日常交往中,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要真正做到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就必须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全面展现自己,多看朋友长处,原谅朋友过错,原谅他人的素质与涵养,这样你的友谊之树才会长青。
有句古话说得好: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做到了你一定是一位畅游交际的人!你一定会成为一位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