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池,需要有人做工人、有人做农民、有人做研发...,那么我们要任何分配这些人呢?谁去决定谁来当官、谁去当兵,谁去从事工业、科技研发,又由谁去务农?这里面涉及到利益分配,也涉及到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调动和释放。
最开始的时候是世袭制,老爹当完国王给儿子当,爵位也是世袭,后来为了调动社会积极性,部分国家进行了改革,例如秦朝商鞅变法,爵位不能世袭,以军功封爵封侯,结果使秦朝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并一举统一六国,世袭的诸侯王也变成了郡县制,由中央任命。没有世袭,就要有一种制度去筛选人才,一开始是地方举荐,从隋朝开始创建了科考制度,并由唐朝发扬光大,此后一致沿袭至今,以前封建时代中了举人才有机会当官,就好像现在上了大学才有机会去做公务员一个道理,除非特殊时期,如兵荒马乱或者类似文革时期的动乱,导致教育的缺失,大部分时候,绝大多数底层人逆袭的道路从唐朝开始一直没有变过,就是好好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历,这种制度不一定完美,但是相对来说最公平,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考核制度,会出现什么状况?我当了市长,再传给儿子,我当完校长,让亲戚当,底层百姓失去了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这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应该有的现象,也没办法调动社会积极性,创造出更好的文明,通过科考进来的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商,从而确保了社会上相对合格的人去管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有些也许很聪明,也很优秀,但是也只能去做社会上收入比较低、相对底层的工作,但是也没办法怨天尤人、抱怨社会,毕竟当年自己没有好好读书,这样大家都相安无事,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科考的功能之一,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分流,这就是为什么高考的录取率只有50%左右的原因,一场考试,就让一半的人,从此跟好的工作无缘,他们没有机会去做公务员、政治家,也没有机会去从事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相对好的职业,说起来有点残酷,却也是事实。
科考的功能之二,是尽可能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职业,做医生要去考医学专业,要去医院进行实习,做老师要去师范专业,做工程师最好考理工科,去政府、事业部门做事除了要有大学学历还要去考公考编,不管你愿不愿意,基本上社会上相对好的职业都需要经过科考。而没有什么门槛的职业,例如送外卖、滴滴司机等,刚开始可能容易得到好一点的收入,但是很快会形成一片红海,由于大批人进来从而压低了利润。
科考功能之三,让底层的人有一次公平的上升的机会,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底层人民的积极性。
科考如此重要,也是导致社会教育内卷的原因,由以上“不同学历职业分配”的脑图分析可以得出,底层人跃升的第一道门就是学历,但是也许你会说,谁谁小学初中毕业,一样过的很好,确实有部分人没有读什么书也能赚到钱,过很好的生活,但是我们这里不谈小概率事件,就好像今天你去买彩票,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千万富翁一样。好的职业规划,首先要拥有一个本科及以上的学历,然后尽可能去从事代表当前时代先进生产力的行业,原因如下图所示,不同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行业不一样,前面二十年是互联网、后面二十年是人工智能,或者芯片、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行业也行,如果你是底层出身,想要快速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环境的话,就该如此,因为这些行业机会多,收入高,年轻人进入更加容易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传统行业),其中一部分有能力的会离开企业最终建立自己的公司,但是如果你不想那么累,家庭出身也可以,也可以试着去做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也能确保你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没有大学学历,怎么办?如果是去找工作,尽力从事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工作,例如高级电工、高级理发师、会计等,这些工作越老越有经验,越吃香,能享受到时间的复利,收入也相对高一些。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好,或者有一定的积蓄,可以考虑去做一些生意,做得好也会有不错的收入,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勤奋,最好能抓住一些市场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工业时代,高中生就能胜任,互联网时代,要大学生,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大部分岗位要求硕士起步。养成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这个时代。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也会给出与上一个时代相比更高的报酬。随着科技的进步,整个社会逐步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形态,低级重复的工作会逐步被机器人和算法接管,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从事管理型、研究型的工作,一个人获得好的工作,乃至创新创业的起点至少是本科,不服可以看看最近十年新晋企业家的学历,因为学历低的人不容易在工作上得到好的锻炼,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学识以及学习能力,能够抓住机会并且把企业做大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