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青云计划获奖者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42岁的袁泉,如今已北漂31年。
观众只见她在娱乐圈出现又消失,每次现身都冠以“翻红”二字,殊不知她早已在名利场外的话剧舞台上,深深扎根。
30岁入驻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36岁获得中国话剧奖项大满贯,50岁以下的演员中这份成绩无人能及。
她走上了一条鲜少有聚光灯和声色犬马的小径,那背影却格外挺拔。
神隐了两年多的袁泉,出山了。
电影《中国机长》票房已突破14亿,伴随着票房的飙升,袁泉代入感超强的演技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现了川航3U8633航班万米高空迫降的险情。袁泉饰演航班中的乘务长,她穿着制服静静地站在人群中,气质就已经十分突出。
看完电影之后,#坐袁泉的航班让人安心#的话题也被顶上热搜,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乘务长临危不乱安抚乘客情绪的那场戏。
毕男(角色名称)在剧烈颠簸的机舱内,面对一群慌乱失控的乘客,冷静而坚定地对大家说:“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一定会一起回去。请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
那个停顿,传递出非一般的沉着与信心。哪怕头发已经凌乱,不得不戴上氧气罩时,她的眼神依然没有丝毫动摇。
有网友说,袁泉的温柔里似乎带着一股力量,让人觉得莫名的安心和踏实。
电影导演刘伟强接受采访时称,见完角色原型之后,立马就定下了袁泉来演这个角色。
“袁泉的骨子里带着一种淡定。”
他的判断没有错。
娱乐圈行走20余年,她始终是淡漠、孤独的模样,唯有在谈论演技的时候,会被人提及。
“树林中有两条路,而我选了那条较少人走的路。这就造成了所有人的差异。”
这是袁泉专辑《孤独的花朵》中一段念白式的歌词。
而袁泉的人生,正是这段词的真实写照。沉浮于娱乐圈的名利场,她却选择了那条较少人走的路。
那份淡然,是她人生的底色。
看起来孤独的路上,实际走出的,是自己的一片灿烂星空。
01
袁泉从小就是个安静内敛的女孩儿,但是骨子里却有种从容不迫的笃定。
1988年,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到湖北选拔文艺尖子,袁泉因成绩优异被一眼看中,破格录取。
彼时她不过是个11岁的孩子,要独自一人前往北京求学,家人舍不得,一致反对。
袁泉说她记得很清楚,当时她正在洗脸,父母问她:“你要想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去学京剧?”
年纪尚小的她,没有丝毫关于生活与困境的忧虑,干脆利落地说:“对啊,我真的想去。”
于是,父亲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她只身赴北京学习。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袁泉饯行。席间,他没有多余的嘱托,只是给她念了一首送别诗:
袁门一脉平中奇,
泉声千里情不离。
梨园七载苦学艺,
华夏百年颂美誉。
这是一首藏头诗:袁泉梨华。父亲用含蓄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和厚望。
袁泉或许是年龄最小的北漂一族。11岁的孩子,要独自面对学业的压力和成长的迷茫。她靠着279封家书熬过了那段辛苦的日子。
下星期又要扳腿了,我真害怕。基本功还是那样,丝毫没有进步。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觉得已经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更加刻苦,告诉你们,我的腿离头只有竖着的两根手指那么远了,我争取在11月20日贴上。
从11岁开始,袁泉每天的日程都离不开练功房。一面带镜子的墙,三面把杆,空间高阔,一侧有落地窗。日复一日地练习,似乎不知疲倦。
她身材高挑,腿长在联系戏曲动作时反而成了她的短板,有些动作她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汗水才能完成。
无论多艰难,她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志当存高远,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不要放弃学习。”
学了7年京剧,人人都以为袁泉会在戏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不成想,她转身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为96届中戏表演班的一名学生。
那时一次偶然间看到话剧《阮玲玉》,她对话剧舞台的渴望就此被点燃。
当人生走到需要抉择的岔路口,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心之所向的地方。
没想到,这个改变命运的抉择,竟打开了袁泉的荧幕之路。
帷幕徐徐拉开,星光终将闪耀。
02
袁泉读中戏时所在的班级,是日后被奉为神话的96班,那一届的学生们不知道,后来的他们个个都成了演艺圈的中流砥柱。
袁泉凭着清新恬淡的气质和混血般长相,和同届的章子怡、秦海璐、梅婷、胡静、曾黎、傅晶被并称为“七朵金花”。
但入学之初的那半年,在袁泉的记忆里却全是自卑与痛苦的回忆。体重一度达到一百二十多斤,身处在优秀的同学之中,她感受到来自四周的压力。
性格安静的她,默默地把这份痛苦藏匿起来,按时上课、坚持出晨功,当同学都跑出去拍广告时,她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做一个不合群的乖学生。
她把努力交给了时间,而时间给了她最好的回答。
大二时,袁泉出演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春天的狂想》。凭借着精湛的表演,她一举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导演滕文骥毫不掩饰对她的欣赏:“这个女孩不得了,将来一定会非常火!”
之后袁泉又出演了霍建起导演的《蓝色爱情》。影片中,她微微一笑,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神,却又害怕多看她一眼。清澈的双眸中带着一股深邃的魔力,曾让多少男青年沦陷其中,无法自拔。
凭借着这部影片,她又拿到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彼时,她大学尚未毕业。2002年,袁泉和倪萍合作,出演《美丽的大脚》,影片中她剥掉文艺女青年的外壳,用演技塑造了一个下乡支教的都市女青年,并再度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她还是《小鱼儿与花无缺》里医术高明的姑娘,那个你可以忘记江玉燕和铁心兰,却唯独不能忘记的爱恨无悔的苏樱。
2004年,27岁的袁泉彻底火了。出道5年,囊括三项演技大奖,电视剧又帮她打开了国民知名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演技与流量兼备,这样的优质演员,未来绝对不可估量。
然而,在名利的金字塔上,袁泉不带一丝留恋地抽身离去。
大红之后,人们几年之间没有在荧幕上看到她的出现。而话剧舞台上,留下了她日复一日排练、演出的身影。
“舞台才是我的毕生所爱,每天除了读书上课,我想24小时住在剧院。”袁泉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
她活得清醒而自知,欲望很少但很强烈,话剧是她此生不能抛却的信念。
这条路上鲜有霓虹闪烁、鲜有钻营奔竞,它是演艺圈中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看似有些形单影只的孤独,但乐在其中的人,此生无悔。
03
相比于电影和电视剧,话剧的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获得的曝光度和收入却低很多。
一场话剧,几个小时的表演要一气呵成。台词、走位、情绪要求逐一到位,没有NG的机会,没有修正的可能。表演难度系数非常高,对演员的体力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袁泉清瘦的身形,似乎很难扛起话剧的重压。而她却一场一场地坚持下来了。她似乎是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人。
十二岁上台唱《霸王别姬》,袁泉唱哭了。很难说是角色感动了她,还是扮演角色的她感动了自我。
那一瞬间,她体会到了舞台的美妙。
舞台下等待排练的袁泉,喜欢坐在角落里,看别人表演,有一种“我不存在”的企图。
而舞台之上,袁泉哪怕折断骨头,付出生命,也要站在上面。
演出《赵氏孤儿》时,袁泉不慎从舞台跌落,锁骨骨折。休养两年之后,她带着六根钢钉一根钢条钉好的锁骨,重返舞台。
她的第一部话剧,是与刘烨合演的《琥珀》。香港首演时三天内预售达到3000张,创下香港话剧的销售纪录。
2006年,她出演《暗恋桃花源》,开场时她坐在秋千上,眉目低垂地说出开场词:“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
她只开口这一句,便让当年的“云之凡”扮演者林青霞泪洒台下。
生活中的袁泉,沉默多过热闹;舞台上的袁泉,百变多过单一。
她是纯洁的云之凡,她是独立的简爱,她是坚韧的家珍,她是深情的白蛇。
有人评价她的演技,说了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演了几百个角色,却只是演了自己。
袁泉是,演了几百种自己,幻化成不同角色。”
分不清是角色赋予了她力量,还是她赋予了角色以信念。几百场演出,她倾尽所有地去诠释着舞台上的角色。
这份付出,让她几乎囊括了话剧节全部的奖项。
2007年,年仅30岁的袁泉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中国话剧史上最年轻的名人堂成员。
2013年,凭借《简·爱》获得中国戏剧表演界的最高荣誉梅花奖。
自此,她成为中国戏剧界梅花奖、学院奖、金狮奖大满贯得主。
对于这些荣誉,袁泉依旧看淡:“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令我很快乐,也很满足。”
热爱太沉重,喜欢刚刚好。
她说,她是一个守着戏找上门来的演员,遇到喜欢的角色才去演。而偏偏,吸引她的角色都出现在话剧里。
“选择让我心动的角色,就像孩子按自己偏爱的口味选择棒棒糖一样,仅此而已。”
袁泉凭借着“一己私心”选择角色,却恰好活成了观众眼中“执着”“坚守”的模样。
她如一个独行的修道之人,守着自己的一寸方圆,划出了一道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04
袁泉说,孤独其实很强大,它让你既不会奢望也不会依赖。
事业上如是,爱情上亦是如此。
2009年,相爱十年的袁泉和夏雨结婚了。他们回到母校拍摄了一套素雅随性的婚纱照。
袁泉一袭白色长裙,夏雨身穿白衬衣,一对璧人,无需任何多余累赘的装饰,袁泉连头饰也没戴。牵着手在校园里游荡,仿佛又回到十年前的青春记忆里。
他们的爱情被网友奉为天作之合,从校园走向白纱,他们一直是人们心中的金童玉女。两人姓名似乎命中注定要联结在一起,那么工整登对。
一段长跑十年的感情,并不容易。感情没有一帆风顺,两人曾因种种原因分手,袁泉谈及这段感情也从不故作潇洒,她说自己和夏雨,贵在坚持。
“我们在一起未必100%好,有时只有30%的好。可是,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我们可能到了一个瓶颈期了,这时候不是要放弃,而是更要看重以前珍贵的东西,再往前走一走积极面对,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正如夏雨所说的那句话:“最好的办法不是要找个100%的人,而是两个人加起来争取达到100%。”
孤独、脆弱的感受,是人性中必然存在的。而学会与孤独共处,是我们一辈子要学习的命题。
廖一梅有一个关于爱情的论述:“爱情,即使是一件悲哀的事,也是所有悲哀的事中,最美好的。”
袁泉觉得,这句话很悲观,但是很美。
“活在这世上,每个人生命里总有一样东西,让你的生命贵重如同珍宝。”
看透爱情的可悲,才能更加懂得爱情的珍贵。袁泉怀揣着一份清醒的孤独,在结婚生子的烟火洗礼中,独自出尘不染。
有人多年前曾在798的儿童美术机构看到她送女儿去上课。近两个小时的课程,她和其他的家长一样坐在沙发上等。
不同的是,她每次都看自己带来的书,从不玩手机聊天。她看书的时候很专注,很安静,让旁人都不忍打扰。
一个孤独的人,最知道的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她可以守着一份并不是满分的爱情直到白头,也可以在琐碎的生活里保持着内心的清冷与独立。
05
亦舒说过:“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记喧哗。”
这句充满气韵的话,是对袁泉一生最好的注解。
在演完《我的前半生》后,不少人说袁泉太瘦,颧骨高,皱纹多,言下之意她的年龄大了,长相已经不够饱满。
她的回答是:“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
你眼中看到的是衰老,而我眼中看到的是人生。
黄渤称她为:“这是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韩寒说:“遇上一个好演员,就是希望有几万尺的胶片永不停机。”
她的实力,担得起专业人士的赞美,也撑得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她做人低调,做事踏实,就像《木槿花》那首歌的独白:
“冲绳有很多随处可见的花朵,颜色都非常地绚烂,非常地纯粹,但是并不做作。木槿花的意义在于:温柔的坚持。所以当我看到这朵花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
她的身上,有一种温柔的坚持,叫做信念感,那是她对事业和生活最纯粹的样子。
生命可以无关乎金钱与地位,可以远离名利与喧嚣,而把目光聚焦在叫做“爱”的选择上。
这样的人看起来很傻,走在一条人烟稀少的路上,似乎有些孤立无援。
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孤独不可耻,假装很合群才是真的悲哀。
袁泉的孤独,是她此生最了不起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