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这个理论大意是说,在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想要成为高手,至少要经过一万小时的积累。换算成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按一年52周计算,至少需要五年多的时间。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一个喜欢表达的人,说了好几十年的话,并没有成为演讲大师?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几十年的饭,味道依然比不上年轻的厨师?原因是,一万小时理论,只是一个简化版的学习概述,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刻意练习”,同时,根据行业和技能的不同,时间也有长有短。下面就来说一说具体的方法。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很多人是在使用“天真”练习法,也就是简单的重复。以学生学习为例,有的学生只做一看就会的题,因为这样比较省力,并且在数量上有优势。但问题是,成绩提升的很慢(甚至不提升),于是去做更多的题。而另外有些学生,虽然平时做题没有前者多,但成绩却很好。他们用了很多时间去研究不会的题,熟悉的题有时甚至都跳过不做,不断地学会新题型,成绩自然越来越好。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天真”练习法只是在重复会的事,在很多行业中,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而“刻意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专注去做这件事,并且通过做事得到反馈(就是通过努力把曾经不会的题做会了),接着在制定更高一点的目标,再去专注做,再得到反馈......形成正向循环,这样能力才会渐渐提升。
你可能还是有些分不清“简单重复”和“刻意练习”,那么有一个辨别方法,就是你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做这件事,并且感觉不舒服。
二、走出“舒适区”
我们工作累了,只想赶快回家休息,因为我们对家里无比熟悉,这就是“舒适区”。当公司开年会之后,同事难免要出去聚一聚,平时比较宅的人,在觥筹交错之间,难免感觉不适,这就是“不适区”(或适应区)。如果恰好部门经理让这个不善交际的员工,去向一脸严肃的总经理敬酒,并且还必须要当着所有员工的面,进行不少于3分钟的讲话,那么这个人就进入了“恐慌区”。
在舒适区的练习,就是重复;刻意练习需要在不适区;除非情况紧急,不建议在恐慌区练习,这是应为学习要循序渐进,否则很容易放弃。
三、最好是“边学边干”
走出舒适区,并且得到反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用上。学写作,不但要练习写,最好是有人看你的内容;学演讲,不但要自己练习,还要有场合有人听。学编程,就去参加编程活动,或者给自己做个小网页。
如果学的是纯知识干货,那就给别人讲出来,或者写出来。想知道更多细节,可以出门往左走,去看《反转式课堂》。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学习时,要有充足的精力,否则谈专注只是空话。累了就要休息,要提前制定计划。这里可以使用各种效率工具,如番茄工作法,奇妙日程等。
四、在生活中学习技能的具体操作
学习技能可以有两个版本:
第一种,豪华版。如果想快速学习一项技能,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钱和时间。你可以找到行业的顶尖导师,或者加入到专项训练营。
第二种,经济版。很明显,你要付出的代价是,更多的时间(当然是与豪华版相比)。好消息是,这个时间可以分期,你可以慢慢来。下面详细说一下,这些分期的时间怎么用。
首先,学习(动词)学习(名次)再学习(动名词),就是不知道怎么学,先找方法,找方法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其次,不需要互动的技能,可以用模仿的方式,例如写作、练发音等。需要有人互动的技能,要去找环境,例如演讲、领导力等。(相信我,只要想练某个技能,只要这个技能足够有用,你就一定能找到环境,因为有很多人跟你有同样的需求)
最后,说说刻意练习的三个原则。第一,专注,目的是反观自己,控制细节。第二,反馈。目的是识别错误。作为初学者,这里的反馈可以有专家指导,也可以通过自己对比查找(给自己录音或录像)。第三,纠正。识别出不足和错误,就要安排专项训练,直至改正。
学习的路永无止境,但胡适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祝你在学习的路上每日精进,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彩蛋:也许你对“刻意练习”感兴趣,但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环境,这里给你提供一个,这里有很多爱学习的小伙伴。但在入伙之前,请一定看清楚,这个“团伙”在沈阳,而且核心是线下交流。请上高路远的小伙伴慎入!入伙特快:微信15840444919,包厢名: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