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受益良多。这是一本指导如何阅读的实用性书籍,是一本方法论。
1、好书会彻底说服你
实用性书籍最大的特点是,从心底里说服你,改变你的心智模式。你会立即甩开膀子干。有时候甚至不用等到读完,你已经开始做了。
这是我看到的第二本我认可的方法论,第一本无疑要送给《这书能让你戒烟》。从那本书颠覆了我的心智模式、认知方法、行为标准并成功戒烟后,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趣的小说以外,还有种书能改变人们的世界。
从狭隘的方面来看,无法说服你的就是一本烂书。这种书我们其实也遇到过很多次。看完后我们理解了这本书在说什么,回答了什么问题,然而你基本不认同书的观点,这就等于我们花了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对象进行了交流。他说了半天我们基本不认可。
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我们时间的书,对于个体来说,就是烂书了。可能是一本伟大的巨著,但你应该避免花费了大量时间看一本自己不喜欢、不认同的书。
也许你不认同书中观点,也许看完不知所云,也许讲述方法飘忽,或者说最终证明观点错误都是我们读书的不幸。当然我不希望这个结论是随便下的,必须是在付出了努力、进行了主动阅读才可以得出结论。
2、好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好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甩开书本你就能可以落地操作了。阅读一本书,书中的内容是否和自己有关、我可以用来做些什么,是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阅读步骤。
很多书无法带来这种感觉,比如大名鼎鼎的《蓝海战略》,结论是从非常多的企业总结下来的(部分认同,但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但阅读完,对于个人、企业具体的帮助在哪里。似乎有些无从下手。我们可能接受书中的观点,但发现即使接受也无能为力,可以做点什么?寻找蓝海的方法是怎样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方法,这些步骤是人们在阅读后明确知道、马上可以用来实施的。甚至前两种阅读方式,无需阅读完全本,马上就可以带入日常的阅读中。他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小到一行字、一篇文章、一封邮件,大到一本巨著,都可以采用想听的方法解决。
3、好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些难
好书往往有些难,不是通篇都难。而是适当的超出了舒适区,对你的理解力提出了挑战。这必然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行动观点或者方法。因为在学习区,所以人们在某些地方读起来会比较艰涩,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无法理解。但没关系,这不影响你对全书总体观点的理解。
学习区要求我们使用适当的方法阅读,在此之前,你可以发现,很多评分高的书,别人阅读起来好像收获很大的样子,但你却无法理解甚至一无所获。这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方法不对,最大的可能是没有采取主动阅读而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被指导式的阅读方式。
一旦采取主动式阅读,即使在学习区内的书籍,内心的艰涩感会立即消除。整个人会沉浸其中,这种感觉和跑步非常相似,旁观者是无法体会到跑步者此时内心的愉悦的。
4、好书能够提升你的心智
最后一章,我似乎感觉站在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我们跋山涉水的来到了这里,这是我们的成功、我们对作者的努力的认可,我们的老师非常开心,于是开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心智。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超出我们个人能力的书,让我们时时刻刻的处于学习区而非舒适区。看小说是可以的,只要采取主动阅读方式。但纯粹娱乐性的小说就应该尽量避免,比如网络小说中的总裁、穿越、玄幻类的书籍。
一大早争抢眼球的各类弹窗、推送的消息。这类资讯非常可怕,和人们早餐一起送到嘴里的所谓新闻、资讯、朋友圈的内容,至少要消耗掉大半个小时。
这类资讯只能告诉你一些事实、甚至是一些真假莫辩的消息,其生存时间不会超过一天。知道或不知道不会对你自己产生任何影响。
4、如何发现一本好书
我们可能很希望读一些好书,这样大家都无需为彼此浪费时间。好书往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寻找:
1)豆瓣阅读下的高评分书单,在不同主题下会有不同的书,可以找到该专业领域的高分书籍。请先看看书的主要介绍、权威书评,然后再决定是否要读下去。
2)知乎的精华回答。找到你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找到精华,一定会有大神推荐他的书单。
3)简友的推荐。简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写作、读书分享平台。我曾经发现一本书被多个不同的读者在短短的几天内同时推荐的情况,这说明,好书在这个平台上具有普遍的曝光度。反之是否成立?经过验证,的确是大部分成立的。凡是靠谱的作者推荐的书单,经过验证后往往还比较满意,大大降低了看到烂书、浪费时间的危险。
我是用手机读完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电子阅读的方式始终让我感到不适应,无法在书中写写划划,还是让人感觉到没有读爽的感觉。对于方法论的书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会不断的翻阅和印证,所以必须是随手就能看到的一种媒介。
已下单,买了纸质的书。庆幸找到一位好老师,和我终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