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心理第一讲开课了啦!
周五的晚上听了杨向东教授所讲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建构》内心产生很多的想法。
对于此课程感想:
核心素养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并不是三言两语,一门课程、两门课程等等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分享其内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首先核心素养是具体化、细化国家教育政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描绘新时期中国学生培养的新要求。
其次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最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初心),是统领教育各环节的关键,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本次改革的标志。
核心素养实施必然离不开课程的建设而学校三要素:学生、教师、课程。教师和课程、学生和课程、教师和学生,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
关于我的教学课堂我会在以下几点中实践核心素养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习一方面是枯燥的事情,一方面是快乐的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家庭也逐渐变得富裕起来,随之带来的也并不是都是孩子的各项能力增强,更多的是来自很多家长的溺爱,孩子自主的能力变得较差一些,导致了孩子自立能力变差。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道德感
说到责任感、道德感,这是当今社会推崇的一种精神,因为我本身在乡镇学校上班,面对的都是农村的娃娃,家长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对于责任感与道德感的培养相对于城市家长的重视程度,差很多很多,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或者班会主题演讲中我都会将此点融合进去,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并且明了什么是责任感与道德感,只有一个人德才兼备才是一个趋于完整的人。
3.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
虽然我们的学校没有大城市的仪器设备,但是农村的可开发的题目却又很多,像去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科学课时,我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举个例子:关于四季植物的颜色与形态变化,当时正是东北秋天的季节,我让孩子们各自收集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叶子,记录颜色与形态,放在书中做成标本一周以后我们再重新观察,孩子们很积极很主动去实践,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综合实践的能力,又或者我们学习动物那一课程,蜗牛是常见的还有七星瓢虫,我对学生分好小组,一起放学回家探究记录,虽然事情很小但是农村的孩子爱动手,又喜欢研究所以一步步引导,学生们才会爱上实际操作的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是大的概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去实施、去学习、去参与、去发展……